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让医疗数据跨机构、跨区域互通共享

2024-11-28 09:30200people

“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的互认项目超过100项。其中,北京、江苏、浙江分别达到了481项、478项和443项。”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各地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区域的互通共享。

当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强制度设计,明确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强化检查检验质量控制。

目前,哪些医疗机构能够实现检查结果的互认?为什么有些患者的检查结果难以互认?互认之后诊疗需要的信息能够确保准确吗?相关专家在会上进行了解读。

“信息化在为群众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王仁元表示,打通医院诊疗信息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壁垒,经患者授权后,接诊医生可调阅既往诊疗信息和健康档案,为患者提供顺畅服务。

为此,浙江建立全省数据共享库推动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处方数据和医学影像均实现云存储,患者信息可“一键直采”。

在北京,信息化让各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互联互通。患者无需携带化验单或影像胶片辗转各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已实现线上调阅和互认。“北京市大多数三级医院实现了线上的调阅互认。”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介绍,医生在开检查检验项目申请单时,信息系统会自动提示互认项目,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系统就可调阅患者近期在其他医疗机构完成的相关结果和影像资料。

焦雅辉介绍,还有一些省份积极探索跨省互认。如京津冀鲁的1100余家医疗机构被纳入到了跨区域互认范围,互认项目达60项。川渝两地935家医院互认项目达到161项。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内实现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到2030年,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结果跨区域、跨医疗机构共享互认。

针对一些群众反映“已经有很多项目实现互认,为什么感觉仍需重新检查”的问题,焦雅辉表示,重新检查有生理代谢周期、病情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有检查检验设备、试剂参数存在差异的原因。

“比如,血小板代谢周期是8—12天,超过周期时长,可能就需要重新检查。CT设备分辨率不同,如果需要更高分辨率,也需要重新进行CT检查。”焦雅辉解释,谁的能认、谁的不能认要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判断。

“我们明确接诊医师可根据需要进行重新检查的六种情形。”焦雅辉说,相关检查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疾病诊断不符,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较快,对疾病诊疗意义重大等情形可以重新检查。

“在不影响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动检查检验的水平趋同和结果互认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焦雅辉说。

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检查检验质量控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检验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

“我们积极发挥医学检验质控中心和影像质控中心的作用,建立覆盖市区两级的质控网络,制定下发一系列质控标准和方案,通过线上监测分析、线下检查指导等方式加强检查检验的质控管理。”李昂介绍,北京市着力提升检验检查同质化程度,公众可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和“京通”小程序查询医疗机构的质控结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11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18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15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15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15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17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15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16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