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蜜蜂蛰后需立即拔出毒刺,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冰敷缓解肿胀,过敏者需紧急就医。常见处理包括局部消毒、抗过敏药物和疼痛管理。
1. 毒刺处理
蜜蜂蛰伤后毒针可能残留皮肤,需用银行卡边缘或钝器横向刮除,避免挤压毒囊。错误操作会导致更多毒液注入,加重炎症反应。处理后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15分钟,碱性环境可中和酸性蜂毒。
2. 症状控制
局部红肿疼痛可用冰袋间歇冷敷,每次10分钟间隔2小时。外涂氢化可的松软膏或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出现荨麻疹可服用氯雷他定,儿童需按体重调整剂量。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过敏症状。
3. 医疗干预
约3%人群会出现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就医指征包括:蛰伤部位在口腔/咽喉、单次被蛰超过10处、出现血尿或肌酸激酶升高。医院处理包括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严重者需心电监护。
4. 后续护理
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毒素扩散,保持伤口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可适量食用维生素C和锌促进组织修复,但忌食海鲜等易致敏食物。养蜂人等高风险职业建议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
蜂毒含有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等成分,普通人蛰伤后症状通常24-72小时消退。野外活动建议穿浅色致密面料衣物,避免使用花香类化妆品。若反复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需进行毒液免疫治疗降低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