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从肠计议 这可不是普通的闹肚子

2025-05-26 10:00140people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这个好发于年轻人,却常被误认为“普通肠胃炎”的疾病背后,是数百万中国患者与慢性肠道炎症的长期斗争。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1.96-3.14/10万左右。今天,医生就从病因、症状到治疗,带您认识这一“隐形流行病”。

误区一

就是拉肚子无需紧张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和克罗恩病(简称CD),是一类常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损害胃肠道的慢性炎症。其核心是肠道免疫系统“失控”,导致黏膜反复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通常局限于黏膜表面,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混合黏液及血,伴随有腹痛、不停想要排便的感觉,此外还可能出现发烧、全身乏力和体重下降等。

克罗恩病在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还可能出现肛周不适、发烧、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和体重下降等。其炎症可能贯穿肠壁全层,引发肠梗阻、瘘管等严重并发症,绝非“拉肚子”这么简单。

数据显示,我国克罗恩病患者中,约30%首发症状为肛周脓肿或瘘管,易被误诊为痔疮。

误区二

这是“吃出来的病”

研究显示,IBD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衡及免疫紊乱相关,饮食并非直接病因。但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加重炎症,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而非盲目忌口。

针对IBD等肠道疾病设计的饮食方案,可通过限制发酵性寡糖、双糖、单糖及多元醇(FODMAPs)的摄入,减少肠道气体产生和腹胀、腹痛等症状,来缓解部分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但需个性化定制。

误区三

患者不能结婚生子

其实,IBD并无传染性。研究表明, IBM患者的子女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2至8倍。不过不用担心,就像我们熟悉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它们也是有遗传倾向的,所以,IBD患者同样可以结婚生子,只不过IBD患者的妊娠过程可能要面对多一些挑战。通过孕前评估、孕期用药管理(不能随意停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绝大多数患者可生育健康宝宝。目前,我国已有成千上万名IBD患者成功妊娠,母婴结局良好。

误区四

症状缓解后就能停药

错误!IBD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比如,使用生物制剂可快速控制炎症,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炎症”,即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在短期内急剧反弹,症状甚至比治疗前更严重的现象。

研究显示,规律用药可使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年无复发率提升至60%以上。

误区五

IBD一定会癌变

不一定。长期未控制的炎症确实可能增加肠癌风险,甚至可达到普通人群的十几倍,但规范治疗与定期监测是防癌的关键。

患者无需过度恐慌,但需保持警惕,与医生共同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建议患者每1至2年进行肠镜监测,早期癌变可通过内镜切除。

记住:科学管理,IBD可防可控!

误区六

手术就能根治

不能。手术仅适用于并发症(如肠穿孔、癌变)或药物无效者,但无法根治疾病。以克罗恩病为例,术后复发率高,需终身随访。数据显示,我国约40%的IBD患者需接受至少一次手术,但术后仍需药物维持。

误区七

患者不能运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适度运动可改善肠道蠕动、缓解焦虑。建议患者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腹部受压的高强度训练。研究显示,科学的锻炼可使IBD患者疲劳感减轻,提升生活质量。

误区八

这个病只能靠西药控制

目前,西药还是IBM治疗的核心手段。还可以通过中药、针灸、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手段辅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才能实现病情的长期控制。记住:IBD的治疗没有“唯一答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九

IBD是“不治之症”

IBD虽无法根治,但已从“致残性疾病”转变为“可控慢性病”,并非“绝症”。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规范治疗可使临床缓解率超80%,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我国IBD患者5年生存率与普通人群无异。

多知道点

多个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当前,全球IBD研究正在飞速发展。从“粪菌移植”重建肠道菌群,到CAR-T细胞疗法精准清除致病性免疫细胞,在一些基础研究(包括免疫学、微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以及临床研究(包括内科、外科、营养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IBD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多方面开辟全新治疗维度,未来十年或迎来突破性进展。

文/钟艳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控烟10年避免5万心梗患者入院
本报讯(记者蒋若静)昨天,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召开控烟十周年媒体沟通会。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启动开展了第六次成人烟草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北京市15岁及以上成人吸烟率为19.2%,较2023年的19.9%下降0.7个百分点。会上还发布了北京市控烟法规实施人群健康效应评估结果,根据数据模型测算,《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0年,共避免了56554例急性心肌梗死、422355例慢阻肺病和2398例

0评论2025-05-275

番茄酱VS番茄,哪个更好?
不少人可能担心,番茄在加工变成番茄酱的过程中营养会损失,所以认为番茄酱的营养价值比不上新鲜番茄,真相是怎样的呢? 番茄红素大比拼 番茄红素是番茄中最有意义的营养成分,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抗癌(如前列腺癌、肺癌)和抗衰老效果很好。与新鲜番茄相比,番茄酱在补充番茄红素方面存在两大优势。 含量更高 番茄酱的番茄红素含量是新鲜番茄的4倍以上。加工过程中加热破坏细胞壁,释放更多番茄红素,且浓缩工艺使其含量大

0评论2025-05-277

旅途中这样吃 营养美味两手抓
端午假期即将来临,不少人会选择结伴出游。除了看美丽的风景,还能尝各地的美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进行了一次次的“考验”。这种日常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的突然改变,很容易使身体感到不适。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餐桌上的小技巧,帮你克服旅途中的“水土不服”。 每天吃点豆 豆制品的品种繁多,如豆腐、豆腐干、豆腐丝、香干、熏干、豆浆和豆腐脑等。这类食物营养丰富,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

0评论2025-05-276

食尚端午 粽享健康
粽子,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美食。如今,粽子早已不只是节日应景,也不再是“南咸北甜”的口味之争。秉承着“万物皆可包”的理念,内馅用料多样和日趋多元的搭配,让创意粽子引领了“食尚”潮流,可谓是味蕾享受与情绪价值拉满。 不过,“粽”你千变万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大快朵颐。今天就来跟大家盘点那些市场上出现的创新粽子,聊一聊吃粽子的注意事项。 榴莲冰皮粽 冰皮加榴莲,软软糯糯,冰鲜口感。这类粽子往往需采用冷链

0评论2025-05-278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新视野)
孙思邈说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福佑苍生,是医者仁心的根本,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同时,这也与我国提出健康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并将其纳入治国理政范畴,一脉相承。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人民至上,核心是坚持生命至上。而坚持生命至上,首先要坚持把健康放到第一的位置。 坚持人民至上,关键要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健康生活的需要。人民对健

0评论2025-05-276

科学管理甲状腺健康
本报北京电(冯斯正)2025年第十七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的主题是“体检查甲功、健康早掌控”。日前,多位业内专家相聚北京,围绕甲状腺筛查、健康科普宣教等话题展开交流。专家们建议公众增强甲状腺疾病筛查意识,主动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早发现、治疗甲状腺疾病,并呼吁社会广泛传播甲状腺健康知识,协同构筑甲状腺疾病防治墙。在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看来,甲状腺疾病不仅自身属于慢性病的一种,其发作还可能引

0评论2025-05-276

首款国产靶向药上市
本报电(李林)近日,我国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治疗领域迎来突破:首款国产IGF-1R靶向药物替妥尤单抗(N01注射液)在全国16个城市的爱尔眼科医院投入临床应用。作为国内目前唯一可逆转TAO病程进展的创新疗法,该药物的上市不仅终结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靶向药的历史,更以单疗程费用仅为进口药1/15的经济性,为我国超300万TAO患者带来“眼球回退、复视改善”的新希望。 数据显示,甲状腺相关眼病已成为

0评论2025-0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