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长期便秘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2025-06-17 10:00430people

最近,一则关于“学生因长期便秘晕倒送医”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山东某县高中生,因学校厕所有限、羞于如厕,进而导致便秘,连续7天未排便,最终不得不就医。新闻事件中的学生不是个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江北院区消化内科也接诊过不少有类似情况的高中生患者。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肖烨排除了病人患有器质性疾病后,对其进行了药物辅助治疗。

肖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女性由于激素和盆底结构问题,患病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因此,以往社会对女性和老年群体的便秘问题关注较多。“然而现实中,儿童、青少年也是便秘的高发人群。”肖烨进一步解释说,儿童因排便训练不当,容易产生便秘;青少年因久坐和饮食不规律也容易发生便秘。

会引发风险高于成人的连锁危害

肖烨强调,根据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便秘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便秘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整体调整、短期用药即可恢复正常。重度便秘症状重且持续,严重影响工作、生活,需长期用药治疗,甚至药物治疗无效。中度便秘则介于两者之间。

“长期便秘对人身体健康有诸多影响,可能增加患肠道疾病的风险。”肖烨解释,大量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会引发腹痛、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摄入。此外,严重便秘还可能导致直肠脱垂、肛裂等并发症。

“长期便秘对青少年的危害显著高于成年人。”肖烨告诉记者,一方面,青少年的肠道弹性高,长期粪块积压会导致直肠异常扩张,严重时会引起巨结肠。据《儿科胃肠病学》此前统计,长期便秘的青少年群体中约30%会发展为终身性排便功能障碍。另一方面,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若长期便秘,则易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抗焦虑神经递质(GABA)合成减少,抑郁风险提升3.2倍,更容易引发严重的生理损伤、发育障碍及心理问题。

肖烨介绍,青少年血脑屏障尚未完善,长期便秘导致毒素吸收增加、钙吸收率下降,从而使体内神经毒性升高达3倍以上、骨密度峰值骨量降低。据有关研究表明,若腹腔压力持续升高,直接压迫垂体,可使生长激素(GH)分泌减少约22%,从而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若青少年长期便秘,骨龄延迟发生率将高达38%,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升高,进而影响代谢系统功能。

“此外,长期便秘还会对青少年性发育产生干扰。女性青少年长期便秘可导致盆腔淤血,从而引起初潮延迟或痛经加重。男性青少年长期便秘可能会引起前列腺静脉曲张,从而导致睾酮合成减少。”肖烨说。

调整生活方式是基础治疗措施

青少年应如何科学应对便秘困扰呢?肖烨表示,青少年便秘患者可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的方式缓解症状,继而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

首先,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基础治疗措施,包括消除便秘的诱因,增加水分、膳食纤维摄入,规律运动,进行排便训练等。例如,保证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35克、水分1.5—2.0升,每周运动2次,每次运动时长30—60分钟。此外,每天晨起或餐后尝试进行排便训练,例如固定早餐后5—10分钟如厕、脚踩30厘米高的矮凳。

其次,青少年一旦出现便秘症状,应在家长的陪同下及时就医,并根据严重程度采取阶梯治疗。

轻度便秘多表现为功能性的紊乱,每周排便3次左右且粪便呈香肠状或软块状。轻度便秘的青少年可通过晨起空腹饮用300毫升温盐水促进胃结肠反射,进行排便训练,每日补充魔芋精粉5克、亚麻籽油10毫升、含发酵乳杆菌LP-33的益生菌等来改善便秘。

青少年若出现中度便秘症状,即每周排便1—2次,粪便呈硬块状,则需要一定的药物干预。“对中度便秘的青少年患者来说,三联疗法更为适用。”肖烨告诉记者,三联疗法是使用渗透性泻剂、促分泌剂以及益生菌接续治疗。

肖烨提醒,若青少年出现连续4天以上未排便,且伴有粪便嵌塞的情况,则为重度便秘,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若患者不超过12岁,可进行生理盐水(5毫升/千克)灌肠予以缓解;若患者大于12岁,则需要用不超过500毫升的生理盐水灌肠,必要时还可加用甘油果糖等进行辅助灌肠治疗。

“平时,家长要做好孩子排便频率、性状、时长的记录管理,保证其每日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水,帮助孩子养成如厕不带电子产品的好习惯,以及在孩子出现排便困扰时给予正向的心理疏导。”肖烨表示,长期便秘危害深远,切莫轻视或强忍。(记者 王姗姗)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11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17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14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14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14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17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15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15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