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做“足”功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2025-06-24 16:00370people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1.64亿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糖尿病足这一严重并发症的患病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1年新发率达8.1%,总截肢率高达19.3%。

令人振奋的是,广州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近期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干细胞技术,实现实验室环境下14天内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率超96%,为众多患者带来希望。与此同时,抗生素骨水泥、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血管重建与修复等治疗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糖尿病足的临床干预开辟了新路径。

血糖失控渐进性破坏足部组织

“糖尿病是一种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对双足的影响,本质是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神经—免疫’三重打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苗平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背后是血糖失控对足部组织的渐进性破坏。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就像“多米诺骨牌”,高血糖会触发脂质代谢紊乱,使胆固醇、甘油三酯飙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血管内壁埋下硬化斑块的“种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付鸿江解释,高血糖会导致血脂异常,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斑块。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间隙增大,脂质更容易渗入血管壁,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时,微血管基底膜增厚2—3倍,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在微血管中聚集形成微血栓,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血管系统损害。

这种血管病变在足部尤为突出。“下肢动脉离心脏最远,血流动力最弱,一旦发生硬化狭窄,足部就会陷入缺血缺氧困境。”付鸿江展示的临床案例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血管常呈现“串珠样”狭窄,严重者血管腔完全闭塞,导致足部皮肤颜色变紫、温度降低,甚至出现坏疽。广州医科大学团队的研究也证实,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流速度比健康人慢40%,组织供氧不足直接影响伤口愈合。

除了血管的病变,糖尿病造成的神经损伤会使足部失觉。“许多糖尿病患者烫脚时感觉不到水的温度,直到皮肤被烫出泡才察觉,这就是神经损伤的典型表现。”苗平介绍,高血糖会像锈迹般侵蚀周围神经,导致神经轴突变性、鞘膜断裂,使足部痛觉、温觉迟钝。一旦运动神经损伤,导致支配足趾的屈伸肌肌力失衡,便会引发踇外翻、锤状趾等足部畸形,使人行走时足部负重点转移到异常部位,致使该部位被反复摩擦形成溃疡。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伴随着全身免疫力下降问题。苗平解释,长期高血糖导致蛋白负平衡,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加之血管病变造成局部供血不足,抗生素难以到达感染部位,使得局部轻微破损容易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多项突破为解决临床难题带来希望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程反复、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昂。其治疗不仅需要常规内科手段控制血糖,还涉及感染控制、血管重建与修复、坏死组织清创、溃疡创面修复等多个关键环节,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治疗难题。目前,糖尿病足治疗领域已涌现出多项突破性技术,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血管重建与修复方面,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都有较大突破。“下肢动脉血运的重建,恢复和改善肢体血流,是避免肢端缺血坏死、减少截肢发生率的重要一步。”付鸿江解释说。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被视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极具潜力的新方法。”付鸿江介绍,该疗法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神经缺血、缓解炎症及促进胶原沉积实现的。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研究发现干细胞衍生物(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作为干细胞分泌的天然囊泡,外泌体具有结构简单、不可复制、不含细胞核遗传物质、作用时效可控、粒径微小便于体内扩散等特性。研究证实,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具备与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且具有安全性更高、作用机制更明确的独特优势。

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付鸿江介绍:“临床上有将近20%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远端动脉全部闭塞,无法接受外科旁路移植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而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为糖尿病足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清创后创面感染反复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痛点,而抗生素骨水泥就像给伤口定制了一副‘抗菌铠甲’。”苗平介绍,抗生素骨水泥属于特殊骨修复材料,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其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还能改善创面局部血液供应,发挥良好的抗感染效果,不易出现耐药菌,能为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提供较好的无菌封闭环境。同时,它还可与抗生素相结合发挥持久抗感染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

此外,富血小板血浆辅助脂肪移植技术也被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修复治疗。苗平说,富血小板血浆单独应用于创面,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足创面微环境、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抗炎以及促进组织增殖等;而自体脂肪因其含有重要的多能、自我更新、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在应用于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时可促进表皮和肉芽组织的增生。目前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脂肪按一定配比应用于糖尿病足创面可以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对于创面的影响,具有更强的抗感染效果,能起到协同效应。

双脚出现怕冷、麻木等症状需重视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双脚可以说是血糖失控的“晴雨表”。两位专家提醒,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若忽视足部细微变化,可能面临溃疡、截肢等严重后果。当双脚出现以下现象时,需高度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付鸿江指出,高血糖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足部供血不足会出现“怕冷”症状——足部皮肤温度较小腿低2℃至3℃,人在温暖环境中也需穿厚袜。随着病情进展,脚部皮肤会呈现营养不良表现:弹性变差,毛发稀疏脱落,趾甲增厚变脆,肤色从苍白转为暗紫。

糖尿病足还会导致“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小段距离后就会因小腿酸痛被迫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继续步行一段距离又会出现酸痛症状,且步行的距离会逐渐缩短。

此外,付鸿江提醒,如果出现睡觉时足痛如刀割,必须把脚垂在床边才能缓解等静息痛的情况,说明血管严重闭塞,无法满足足部组织的生理营养需要,需立即就医。

苗平提醒,当泡脚时需用更烫的水才能感知温度,甚至被烫伤也无明显痛感;发现足部皮肤干燥皲裂、不出汗,或出现莫名的关节畸形;穿鞋时需选更小尺码才感觉合脚,需警惕自主神经与运动神经受损。

“70%的糖尿病足溃疡起源于不起眼的损伤。”苗平提醒,当溃疡周围皮肤呈紫色瘀斑,或触摸有波动感,说明感染已扩散至皮下。患者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前往糖尿病足专科就诊。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爱护双脚是糖尿病管理的必修课,每一次‘足’够重视,都可能避免一场致残悲剧。”苗平总结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7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8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9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9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9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10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9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9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