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做“足”功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2025-06-24 16:00300people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1.64亿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糖尿病足这一严重并发症的患病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1年新发率达8.1%,总截肢率高达19.3%。

令人振奋的是,广州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近期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干细胞技术,实现实验室环境下14天内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率超96%,为众多患者带来希望。与此同时,抗生素骨水泥、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血管重建与修复等治疗技术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糖尿病足的临床干预开辟了新路径。

血糖失控渐进性破坏足部组织

“糖尿病是一种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对双足的影响,本质是高血糖引发的‘血管—神经—免疫’三重打击。”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副主任医师苗平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背后是血糖失控对足部组织的渐进性破坏。

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就像“多米诺骨牌”,高血糖会触发脂质代谢紊乱,使胆固醇、甘油三酯飙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在血管内壁埋下硬化斑块的“种子”。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付鸿江解释,高血糖会导致血脂异常,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斑块。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细胞间隙增大,脂质更容易渗入血管壁,引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同时,微血管基底膜增厚2—3倍,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在微血管中聚集形成微血栓,严重影响血液循环,最终导致血管系统损害。

这种血管病变在足部尤为突出。“下肢动脉离心脏最远,血流动力最弱,一旦发生硬化狭窄,足部就会陷入缺血缺氧困境。”付鸿江展示的临床案例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动脉血管常呈现“串珠样”狭窄,严重者血管腔完全闭塞,导致足部皮肤颜色变紫、温度降低,甚至出现坏疽。广州医科大学团队的研究也证实,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血流速度比健康人慢40%,组织供氧不足直接影响伤口愈合。

除了血管的病变,糖尿病造成的神经损伤会使足部失觉。“许多糖尿病患者烫脚时感觉不到水的温度,直到皮肤被烫出泡才察觉,这就是神经损伤的典型表现。”苗平介绍,高血糖会像锈迹般侵蚀周围神经,导致神经轴突变性、鞘膜断裂,使足部痛觉、温觉迟钝。一旦运动神经损伤,导致支配足趾的屈伸肌肌力失衡,便会引发踇外翻、锤状趾等足部畸形,使人行走时足部负重点转移到异常部位,致使该部位被反复摩擦形成溃疡。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还伴随着全身免疫力下降问题。苗平解释,长期高血糖导致蛋白负平衡,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加之血管病变造成局部供血不足,抗生素难以到达感染部位,使得局部轻微破损容易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

多项突破为解决临床难题带来希望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程反复、预后差、治疗费用高昂。其治疗不仅需要常规内科手段控制血糖,还涉及感染控制、血管重建与修复、坏死组织清创、溃疡创面修复等多个关键环节,是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治疗难题。目前,糖尿病足治疗领域已涌现出多项突破性技术,为解决这一临床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血管重建与修复方面,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都有较大突破。“下肢动脉血运的重建,恢复和改善肢体血流,是避免肢端缺血坏死、减少截肢发生率的重要一步。”付鸿江解释说。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被视为一种治疗糖尿病足的极具潜力的新方法。”付鸿江介绍,该疗法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神经缺血、缓解炎症及促进胶原沉积实现的。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研究发现干细胞衍生物(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

作为干细胞分泌的天然囊泡,外泌体具有结构简单、不可复制、不含细胞核遗传物质、作用时效可控、粒径微小便于体内扩散等特性。研究证实,其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具备与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且具有安全性更高、作用机制更明确的独特优势。

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付鸿江介绍:“临床上有将近20%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远端动脉全部闭塞,无法接受外科旁路移植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而干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为糖尿病足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传统清创后创面感染反复是糖尿病足治疗的痛点,而抗生素骨水泥就像给伤口定制了一副‘抗菌铠甲’。”苗平介绍,抗生素骨水泥属于特殊骨修复材料,具有较高机械强度,其不仅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还能改善创面局部血液供应,发挥良好的抗感染效果,不易出现耐药菌,能为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提供较好的无菌封闭环境。同时,它还可与抗生素相结合发挥持久抗感染能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

此外,富血小板血浆辅助脂肪移植技术也被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修复治疗。苗平说,富血小板血浆单独应用于创面,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足创面微环境、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抗炎以及促进组织增殖等;而自体脂肪因其含有重要的多能、自我更新、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在应用于糖尿病足创面修复时可促进表皮和肉芽组织的增生。目前研究发现富血小板血浆与自体脂肪按一定配比应用于糖尿病足创面可以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对于创面的影响,具有更强的抗感染效果,能起到协同效应。

双脚出现怕冷、麻木等症状需重视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双脚可以说是血糖失控的“晴雨表”。两位专家提醒,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若忽视足部细微变化,可能面临溃疡、截肢等严重后果。当双脚出现以下现象时,需高度警惕糖尿病足的发生。

付鸿江指出,高血糖导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足部供血不足会出现“怕冷”症状——足部皮肤温度较小腿低2℃至3℃,人在温暖环境中也需穿厚袜。随着病情进展,脚部皮肤会呈现营养不良表现:弹性变差,毛发稀疏脱落,趾甲增厚变脆,肤色从苍白转为暗紫。

糖尿病足还会导致“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小段距离后就会因小腿酸痛被迫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继续步行一段距离又会出现酸痛症状,且步行的距离会逐渐缩短。

此外,付鸿江提醒,如果出现睡觉时足痛如刀割,必须把脚垂在床边才能缓解等静息痛的情况,说明血管严重闭塞,无法满足足部组织的生理营养需要,需立即就医。

苗平提醒,当泡脚时需用更烫的水才能感知温度,甚至被烫伤也无明显痛感;发现足部皮肤干燥皲裂、不出汗,或出现莫名的关节畸形;穿鞋时需选更小尺码才感觉合脚,需警惕自主神经与运动神经受损。

“70%的糖尿病足溃疡起源于不起眼的损伤。”苗平提醒,当溃疡周围皮肤呈紫色瘀斑,或触摸有波动感,说明感染已扩散至皮下。患者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前往糖尿病足专科就诊。

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爱护双脚是糖尿病管理的必修课,每一次‘足’够重视,都可能避免一场致残悲剧。”苗平总结道。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管住嘴,迈开腿”(金台随感)
近年来几次健康体检,都被查出胆固醇偏高、轻度脂肪肝之类“小毛病”。每次医生解读体检报告单,总会认真叮嘱:平时要管住嘴、迈开腿。道理虽懂,可就是不能真正管住、迈开,更难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管住嘴,迈开腿”,乃养生箴言,蕴含着能量平衡、代谢调节的科学道理。其关键在于控制能量摄入,尤其是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同时以运动增加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累积,给体内的“坏脂肪”来个“节源开流”,从而降低罹患脂肪

0评论2025-08-255

眼睛闹脾气 警惕脑梗搞突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从医学视角看,它也是大脑疾病的“监视器”。视神经作为大脑的直接延伸,眼底血管与脑血管具有同源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同源的神经解剖联系,意味着大脑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在眼睛上投射出蛛丝马迹。对于脑梗这一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更是如此。 今天,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冯恩山就帮大家揪出那些藏在眼睛变化里、脑梗发出的预警信号。 视力异常背后的大脑危机 72岁的王阿

0评论2025-08-252

随心所浴 容易招病
天热易出汗,每天晚上临睡前洗个澡成了大多数人的“规定动作”,否则就浑身不舒坦。不过,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随心所“浴”可不成,很容易对心血管、皮肤等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接下来就为大家盘点三种容易生病的洗澡方式。 凉水洗澡 当身体热得快要冒烟儿时,冲个透心凉听起来很激爽舒服,但本质上是人为制造的“环境变冷”的假象,并不会比温水澡更降温。而且,洗凉水澡本身也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行为。 虽已立秋但天

0评论2025-08-255

晒背OR艾灸 跟风养生先辨体质
“晒背祛寒湿”“居家艾灸驱冬病”等网红养生法热度飙升。这些方法看似好处多多且简单易操作,但需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哪种养生方法,操作前都需先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和穴位指导,避免盲目跟风养生变伤身。 养生养出一身伤 67岁的张女士也想尝试晒背改善关节不适,在午饭后背对太阳暴晒两个多小时,逐渐感到头晕、心慌、胸闷气短。当天下午她到医院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血压升高。 医生询问后发现,张女士有高血压病

0评论2025-08-254

一种关键蛋白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主开关”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发现,大脑衰老背后隐藏着一种名为FTL1的关键蛋白。实验显示,过量FTL1蛋白会导致小鼠记忆力衰退、大脑神经连接减弱以及细胞反应迟钝。一旦阻断这种蛋白,老年小鼠就能恢复年轻时期的大脑功能与敏锐记忆力。这一突破性发现表明,FTL1很可能是调控大脑衰老的一个“主开关”。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 大脑中负责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海马体,尤其容易受到衰老的影

0评论2025-08-254

莫让“瘦身”变“伤身”(百姓关注)
近期,随着减肥瘦身成为许多人的“夏日刚需”,减肥市场迎来消费高潮。然而,诸如“快速燃脂,一周瘦10斤!”“不节食不运动,轻松瘦身无负担!”等夸张的广告宣传背后,暗藏着不少消费陷阱。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是减肥消费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广东惠州市网友在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留言,她今年4月在网上购买“纤体膏”后被要求添加企业认证的微信客服,客服以“赠送礼品”和“定制方案”为由向她索要个人信息,并推销高价减肥

0评论2025-08-251

做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尖兵
通过无创脑机接口帽采集患者大脑信息,再借助强大算力进行计算分析,构建脑功能状态、神经肌肉控制和运动意图表达模型,进而“重建”受损的神经环路……如今,这一破译大脑“密码”的科幻场景在中国已成为现实,为大脑神经受损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强大助力。随着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进步,医疗领域的创新突破也在不断涌现。过去无法解决的医疗难题、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有望随着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而逐步找

0评论2025-08-254

新学期临近,专家支招如何缓解“开学焦虑”
随着开学时间越来越近,有家长发现,孩子总是高兴不起来,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易发脾气、食欲下降甚至失眠,还有一些孩子假期里生活习惯被打乱,导致体重增加、近视加重。 经过了漫长的假期,如何在短期内帮助孩子顺利平滑向新学期过渡?8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位专家从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和疾病防控方面为家长支招。 “家长是非专业人员,要想判断孩子是不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可先观察孩子的言语、情绪

0评论2025-08-252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据新华社赫尔辛基电 (记者朱昊晨、徐谦)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芬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细菌作用,并有望成为涂料、包装材料或消毒产品等领域合成抗菌剂的绿色替代品。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采用简便的水基提取法,从桦木屑、麦秸和燕麦壳中分离出高纯度木质素。实验结果表明,木质素不仅对无包膜的肠

0评论2025-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