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关爱颈椎,守护“生命之桥”(名医讲堂)

2025-06-27 10:00420people

  颈椎是连接头颅与躯干的“生命之桥”,承载着支撑头部、保护神经和血管的重任。然而,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久坐办公等不良习惯,导致许多人患上了颈椎病。颈椎病虽然不是不治之症,但也绝非“休息几天就能好”的小毛病,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只有科学预防、及时鉴别、规范治疗,才能守护好这座“生命之桥”。

  颈椎病是因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或韧带增厚,导致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引发一系列症状的慢性疾病。“太勤快”或者“太懒”都容易导致颈椎病。“太勤快”多是擦洗等家务活干个不停、练举重太猛、搬重物;“太懒”常见于久坐人群,还有沉迷于手机或电脑、长时间窝在沙发上追剧的低头族。

  如今,颈椎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门诊中20—30岁的年轻颈椎病患者占比超过40%。曾有一名19岁的颈椎手术患者,因长期低头玩手机游戏,最终脊髓受压导致行走步态不稳,手术后仍遗留功能障碍。

  颈椎病就像温水煮青蛙,等感觉到“烫”时,损伤往往已不可逆。颈椎病早期症状常被误以为是“睡落枕了”而被忽视,因此更要尽早察觉细微异常,早诊断早治疗。

  颈椎病早期症状多为肌筋膜炎或肌肉劳损,可能反复出现颈肩部酸痛、落枕、头晕。如不及时干预,会逐步发展为神经根损害。手指发麻、发木,胳膊疼痛,握力下降,扭头时胳膊像有电流穿过,这些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脊髓损害,成为脊髓型颈椎病。这类颈椎病的症状更为严重,比如系扣子、拿筷子时手指不灵活,写字变丑,切菜容易伤到自己,拿碗、端水杯容易掉,用钥匙开门、开瓶盖费劲;可能出现走路踩棉花感,洗脚时感觉两侧温度不一样等症状。患上脊髓型颈椎病,即便遭遇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出现截瘫。

  因此,发现疑似颈椎病表现时,应尽早到骨科进行颈椎拍片甚至是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颈椎病如何防治呢?实际上,给颈椎“减负”主要是靠自己保养,其次才是医生的辅助。分享对颈椎保护的3个关键秘诀:

  姿势好。挺胸抬头。使用人体工程学座椅,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手机举至视线高度;开车时头枕支撑颈后;睡觉时调整枕头高度,避免“高枕无忧”伤害到颈椎。

  勤活动。每半小时转一转脖子,一个小时起来活动活动。跑跑跳跳、放风筝等都有益颈椎。

  锻炼颈背部肌肉力量。首选“小燕飞”或蛙泳,既能锻炼颈部肌肉力量,也能锻炼腰部肌肉力量。有条件的话,每星期蛙泳一两次,一次600米即可。“小燕飞”简单易行,早晨或晚上在床上即可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小燕飞”是力量练习,不是形体练习,做动作时不要翘得过高,如果翘得太高,反而可能损害腰椎。头脚高于平地5厘米即可,以不难受为准,每次坚持5秒钟,每天早晚60个;切记锻炼强度以疼痛的症状不加重为准,高龄者翘起来1厘米即可。还可以抽空做“头手对抗训练”,即双手交叉托后脑勺,做头手对抗10组动作,每组5秒。

  得了颈椎病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病情。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可使用针对疼痛的非甾体抗炎药、针对四肢麻木的神经营养剂;物理治疗包括轻柔按摩,专业医生指导下的颈椎牵引,中医针灸、中药活血等。

  颈椎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手术干预,如微创治疗包括神经根阻滞、射频消融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首选手术治疗。颈前路手术适用于1—2节段椎间盘突出,颈后路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发育性椎管狭窄。如果已经出现肌力下降、步态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说明颈椎病已经很严重了,必须尽早手术,避免造成终身残疾。

  (作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27日 19 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17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24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21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21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23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24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20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21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