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依法防控基孔肯雅热(健谈)

2025-08-05 10:0070people

  基孔肯雅热作为一种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增加,在我国的传播风险日益升高。《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和《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先后出台,为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如何从法律角度来充分落实方案和指南,仍需进一步探讨。

  病例报告制度不可违。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防控指南,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必须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基孔肯雅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疫情报告及时性的明确要求,目的在于让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够尽早掌握疫情动态,进而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此外,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依据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时对病例信息进行复核与订正,明确感染来源后,及时订正病例分类,并在备注栏准确标注相关信息。

  医院感染控制需严守。这其中,防蚊隔离是关键。虽然人和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但是基孔肯雅热患者是该病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后的1周内血液有比较高的病毒血症,如果这段时间有伊蚊叮咬患者,病毒会进入蚊子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复制有的伊蚊就具有传染性了,再次叮咬健康人的时候,就会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及时隔离患者,控制传染源,可以阻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

  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都着重强调,病毒血症期(起病7天内)的患者原则上须住院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直至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后,或者经检验病毒核酸转阴后,方可解除隔离。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落实防蚊灭蚊措施,比如在病区安装纱门纱窗,为患者配备蚊帐等,以此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做好外环境蚊媒滋生地的处理工作也至关重要。若医院未能切实做好防蚊隔离工作,导致病毒在医院内传播扩散,那就违反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但是罕见情况下,也有报道可以因接触患者血液而感染的风险,因此防控指南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并做好手卫生。一旦违反此规定并引发感染事件,医护人员及所在医疗机构极有可能面临医疗纠纷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医疗废物处理依规进行。在基孔肯雅热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如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注射器、患者血液样本容器等,都必须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理。医疗机构若违规处理医疗废物,将面临严厉处罚;若因违规处理导致疾病传播等严重后果,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实验室检测依规操作。检测方法要规范,实验室在采用实时荧光PCR或等温扩增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时,务必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循相关检测技术规范。生物安全严把关,从事基孔肯雅病毒相关检测的实验室,必须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等级要求。

  基孔肯雅热虽然目前在我国尚未大规模流行,但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输入性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不容忽视。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疾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做起,做好预防工作,依法防控,严格落实诊疗方案和防控指南中的各项规定,共同守护健康。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秋天养生做好“三防”(中医养生)
立秋之后,阳气始收余湿尚存,天地间暑湿未退,燥气初萌,人体易受湿邪困脾、燥邪伤肺的双重困扰。秋天养生,需要做好“三防”。  一是防燥。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人体容易感受秋燥之邪,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复发或逐渐加重。中医认为,“燥则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多用“润”法,保护人体津液不丧失。可适当吃一些有养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  二是防散。

0评论2025-08-181

网购绿植如何“所见即所得”(百姓关注)
货不对板、虚假承诺、售后拖延、退换困难……一些读者近日来信反映,在直播间网购绿植遭遇不愉快经历,呼吁从业者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权益。“主播说所有货都是直播间品相,拿到手却根本不是。”网友“爱植物的发福蝶”说,自己在某网购平台“南艺花卉”直播间购入一株彩叶芋,主播明确承诺发货植株叶片已显现粉色,但收货后都是绿叶。无独有偶,网友“T婷T”在“桔桔的美丽花园”直播间下单南天竹盆栽,收货后实测高度110多

0评论2025-08-184

“AI谣言”为何易传播难防治?(深阅读)
当前,AI(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AI也被用于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可能对部分群众造成困扰。今年4月,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聚焦利用AI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等乱象开展重点整治。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AI谣言”从何而来、为何泛滥、如何整

0评论2025-08-183

警惕“领取育儿补贴”诈骗套路(服务窗)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近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警方却发布消息,提醒公众,有些“育儿补贴”领不得,这是为何?“这本是一项全国性的惠民政策,却被一些诈骗分子‘蹭热点’,制造出新型骗局。”昭通市公安局昭阳分局民警邵丽君说,“目前分局已接到多名群众举报,称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收到的‘领取育儿补贴’信息是诈骗信息。

0评论2025-08-182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技术,突破了快速3D成像的极限。他们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能一次性捕捉整个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该技术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手段,将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更高维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期刊。 传统显微镜在获取3D图像时,通常依赖机械聚焦

0评论2025-08-183

涵养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编辑手记)
医学直面生命,不仅有对病痛的疗愈,还有对心灵的慰藉,医务工作者只有涵养人文精神,才能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中的人文精神,源自对生命的敬畏心、对患者的同理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归根到底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技术越是发展,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医务工作者具有高超的医术、敏锐的感知和精准的判断。可以说,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共同承载着医学的使命,共

0评论2025-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