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人们愈加频繁地使用冰箱。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并非所有食物进了冰箱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一些食物在冰箱中可能变身“隐形炸弹”。
“一开冰箱门,百香果‘嘭’一声炸了我一脸!”“冻了一夜的可乐,拿出来直接炸成两半”……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冰箱前的惊魂一刻。从百香果汁、柠檬水到杨梅汁、杨枝甘露,甚至可乐、啤酒,都可能变身“炸弹”。
那么,这些常见食物为何会在冰箱里“失控”?我们又该如何用冰箱科学存储食物?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爆炸原理各不相同
“不同类型的食物,爆炸原理各不相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助理研究员柴秀航说。
柴秀航解释道,百香果汁、柠檬水、杨梅汁等果汁类饮品营养丰富,是微生物的“豪华自助餐”。就算把它们放进冰箱,其中一些耐冷菌(比如酵母菌、乳酸菌)依然能够缓慢繁殖。部分耐冷菌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如果果汁装在密封容器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气体越积越多,最后容器盛不下这么多气体,就会爆炸。”他说。
可乐、芬达等碳酸饮料和啤酒本身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当它们进入冰箱,低温会让气体溶解度下降,二氧化碳纷纷从液体中“逃离”。如果它们被冻成冰,体积膨胀,气体释放得就更剧烈。
“此时,如果瓶子是密封的,它就像不断充气的气球,爆炸的风险非常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孙德伟说,“要是再遇上温度波动或容器晃动,爆炸的风险会更高。”
除此之外,辣椒酱、果酒、泡菜等发酵食品,哪怕在冰箱里,发酵也不会完全停止。
柴秀航说,在低温环境下,这类食物依旧会持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只是产气速度变慢。此时,装发酵食品的密封容器也存在爆炸的可能。
掌握安全存储技巧
冰箱是家里的“保鲜担当”,但不是“万能保险箱”。“想让冰箱成为安全的食物‘保鲜站’,关键在于摸清不同食物的‘脾气’。”孙德伟说。
对于果汁类食物,孙德伟建议,鲜榨的果汁最好当天喝完,实在喝不完,剩下的别用完全密封的瓶子装。可以用带盖的杯子,盖子稍微拧松一点,让气体能慢慢跑出来;或者用玻璃罐装,但要留一些空间,别装太满。果汁放进冰箱冷藏后,最多存放1到2天,每天记得打开盖子放放气。
对于碳酸饮料和啤酒,孙德伟说,这些饮品可以冷藏,但千万别把它们放进冷冻室。冷冻会让液体结冰膨胀,增加爆炸的可能。把碳酸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后,别使劲摇晃,也别马上打开,可以先放在桌上静置几分钟,让里面的气体“稳一稳”。
对于泡菜、果酒等发酵食品,孙德伟说,这些食品放入冰箱后,需要定期打开瓶盖放一放气,如果发现食物有怪味、颜色变了,说明已经变质,要赶紧扔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冰箱存储细节也需注意。
首先,温度要“达标”。冷藏室温度不要超过4摄氏度,冷冻室温度应不高于零下18摄氏度,否则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其次,生熟要分开。熟食放上层,生食放下层,避免交叉污染。
再次,定期要清洁。每隔1到2个月要清洁冰箱,擦干净内壁和密封条,减少细菌滋生。
最后,停电要“处理”。如果停电超过4个小时,切开的水果、喝了一半的牛奶等最好扔掉,避免吃坏肚子。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10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12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12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14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12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16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14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12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