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碘伏能消毒还能护肤?

2025-08-28 10:0020people

【流言鉴定科】

最近在部分社交媒体上,用碘伏去头屑、除黑头、嫩肤的帖子点击量颇高。这个看似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靠谱吗?

“用碘伏洗头三天,头屑全消失”“用碘伏泡手能让皮肤变嫩”“用碘伏擦黑头,一周就可让毛孔隐形”……最近在部分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碘伏护肤帖子点击量颇高。这个看似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靠谱吗?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一探究竟。

仅有杀菌作用

网上这些碘伏“妙用”的理论依据是碘伏具有杀菌作用。

有网友称,头屑是由真菌引起的,手部粗糙与细菌滋生有关,黑头则是毛孔内细菌和油脂造成的,而碘伏可以杀灭真菌和细菌,自然就能解决相关皮肤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张健介绍,碘伏的核心成分是单质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结合物,其消毒原理是通过释放游离碘破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蛋白质以及细胞膜结构,进而达到杀菌效果。

不过,头皮屑的产生多与头皮角质细胞代谢异常、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等因素相关,单纯杀菌只能暂时缓解瘙痒等不适,无法解决角质细胞代谢问题。

手部皮肤粗糙往往是因为保湿不足、角质层增厚,与细菌滋生并无直接关联。黑头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在毛孔内氧化形成的栓状物,碘伏既不能溶解油脂,也无法改善毛孔粗大,反而会刺激毛囊。

更关键的是,人体皮肤表面菌群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长期使用碘伏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碘伏主要用于皮肤创口消毒,把它当作日常护肤品,显然是混淆了消毒与护理的概念。”张健说。

使用不当有风险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奚丹说,不同部位的皮肤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对碘伏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长期错误地使用碘伏,会给皮肤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

头皮是毛囊分布密集区域,弱酸性环境是维持毛囊健康的关键要素。市售碘伏的浓度通常在0.5%到1%之间,呈弱碱性,直接用于头皮会破坏头皮酸碱平衡,刺激毛囊收缩,长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毛囊萎缩,加重脱发。

此外,碘伏会去除头皮上的油脂保护层,进而加重头皮干燥和头屑问题。不仅如此,在头皮上涂碘伏会刺激皮肤,导致其出现灼热、瘙痒和红斑等症状。

奚丹解释说,这是因为碘伏中的碘会氧化皮肤细胞,破坏细胞间的连接结构。如果持续使用,头皮会进入慢性炎症状态,导致黑色素细胞活跃、局部色素沉着,形成难以消退的深色斑点。

手部皮肤虽相对坚韧,但也难以承受长期碘伏浸泡。手掌和手指侧面汗腺与皮脂腺丰富,碘伏会破坏皮肤的脂质屏障。一旦屏障受损,皮肤就会变得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污染物侵袭,引发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面部皮肤使用碘伏风险最高。鼻部皮肤非常娇嫩,黑头区域的毛孔处于扩张状态,碘伏的刺激性成分会直接进入真皮层,引发炎症反应。因用碘伏擦黑头导致局部红肿、色素沉着的情况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奚丹提醒道:“面部皮肤的角质层厚度仅为0.02毫米,是全身最脆弱的部位之一,任何刺激性物质都可能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科学护理才是正道

针对头皮屑、手部粗糙和黑头等常见问题,医学和专业护肤领域早已有一系列安全且高效的解决方法。奚丹介绍,针对头皮屑问题,应选用含酮康唑、二硫化硒等成分的药用洗剂。这些成分能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繁殖,并调节角质细胞代谢。使用时药用洗剂需在头皮停留5至10分钟,以保证药物充分起效,每周使用2到3次即可。日常清洁则可搭配温和的氨基酸洗发水,以维持头皮的水油平衡。

手部护理的关键在于保湿和防晒。洗手后应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等保湿成分的护手霜,以修复皮肤屏障;接触洗涤剂或化学品时应佩戴手套予以防护。

去除黑头需要采用“溶解+疏通”的方式。可选用含水杨酸、果酸等成分的护肤品,帮助软化并溶解堵塞在毛孔中的油脂和角质。与此同时,保持健康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也很重要。

“任何去黑头方法都代替不了日常控油与保湿。维持皮肤水油平衡,才是预防黑头的根本之道。”奚丹说。

“护理皮肤需要尊重生理规律,任何偏方都应经过科学验证。当皮肤出现问题时,最好咨询专业皮肤科医生,而非盲目跟风尝试。”张健说,毕竟健康的皮肤状态,从来都不是靠消毒剂“消杀”出来的,而是通过科学护理精心呵护出来的。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警惕冰箱里的食物变“炸弹”
近期随着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人们愈加频繁地使用冰箱。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并非所有食物进了冰箱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一些食物在冰箱中可能变身“隐形炸弹”。 “一开冰箱门,百香果‘嘭’一声炸了我一脸!”“冻了一夜的可乐,拿出来直接炸成两半”……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冰箱前的惊魂一刻。从百香果汁、柠檬水到杨梅汁、杨枝甘露,甚至可乐、啤酒,都可能变身“炸弹”。 那么,这些常见食物为何

0评论2025-08-282

年轻人心理健康“充电”只需三招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整个人神清气爽,连心情都很“明媚”?或者,虽然昨晚没睡好,但今天吃到一个“来报恩的”的西瓜,或者去公园快走了一圈,心情竟也悄悄亮了起来?现在,科学告诉我们:这些日常的小选择,真的会改变你的内心世界。 一项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新研究,揭示了年轻人如何通过简单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充电”——不是手机,而是心理能量。这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研究,

0评论2025-08-282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

0评论2025-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