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可能在学校、泳池扎堆暴发,“红眼病”如何防?中疾控发布提示

2025-10-17 16:0030people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乔业琼)“眼睛又红又肿,还不停流泪,不会是得了‘红眼病’吧?”眼睛出问题可是大事,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不少人在眼部不适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担忧。什么是“红眼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对此,中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提示。

什么是“红眼病”?

“红眼病”学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人肠道病毒和人腺病毒等引起,属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其特点是潜伏期短,一般12至48小时就会发病,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可能在学校、泳池等地方扎堆暴发。但一般不用过于担忧,属于自限性疾病,在及时干预和对症治疗下,通常2至3周就可痊愈。

怎样快速识别“红眼病”?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典型症状有:眼红(结膜充血、出血)、异物感、流泪、畏光、眼睑水肿。严重者可能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或全身乏力等症状。

这里要说明一下,与普通结膜炎怎么区分: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以结膜下片状出血为显著特征,而细菌性结膜炎在眼部一般会有脓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症状以瘙痒为主。

“红眼病”是如何传播的?

患者眼部分泌物和泪液是传染源,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它的传播途径如下:

一是接触传播:眼-手-物(如毛巾、门把手或者游泳池水)。

二是高危场景:学校、工厂、游泳池等人群密集场所。

三是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可重复感染。

如何预防“红眼病”?

从个人来说,要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避免共用化妆品;患者发病后7至10天居家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患者接触的物品如毛巾、玩具等可进行煮沸消毒。

在集体场所,比如学校或托幼机构等,应落实晨检、停课制度,定期消毒公共设施。

此外,应加强游泳池、浴室的卫生监督,疾病流行期间暂停开放。

得了“红眼病”,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以局部用药,根据医嘱使用抗病毒滴眼液等缓解症状。但要注意禁止包扎患眼,以免加重感染,避免滥用激素类眼药水。

误区提醒:

“红眼病不用治”:错误!需及时就医防止角膜损伤。

“看一眼就会传染”:错误!仅接触传播,无需歧视患者。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爱上秋日运动,却被小烦恼绊住?别急,有招!
秋天来了,不少人用登山、骑行等运动方式拥抱自然、放松身心。 但在门诊中,我们常遇到带着“小烦恼”而来的运动爱好者:刚入门的登山者,可能被半夜突袭的“腿抽筋”打乱了计划;爱上骑行的玩家,也常因难以启齿的“屁股疼”扰乱斗志。 其实,这些不适并非运动本身的问题,而是身体在提醒我们:有些运动细节被忽略了。掌握科学应对方法,才能让运动回归纯粹的快乐。 登山后“腿抽筋”,不只是缺钙那么简单 提到腿抽筋,很多人

0评论2025-10-182

我国使用商品条码消费品达2.3亿种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孔德晨)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截至9月底,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品种总量达2.3亿种。商品条码作为消费品的唯一产品“身份”标识,是消费品进入市场流通的表征,企业每申报一种商品条码数据就标志着一款新商品的诞生。从消费品新增品种类别来看,家具、建筑及装潢材料等产品升级迭代增速突出。今年前三季度,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26大类中,按数量排位前十的依次是:服装/鞋帽/针纺织

0评论2025-10-175

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萎缩速度快于女性
最新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称,挪威奥斯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衰老过程中,男性大脑在更多区域出现体积缩减,萎缩速度也普遍快于女性。 团队分析了来自4726名健康参与者的1.25万份磁共振成像脑部扫描数据,每人间隔3年接受两次以上扫描。结果发现,男性在更多脑区中出现了明显的体积减小。例如,负责处理触觉、疼痛、温度及身体姿态的中央后皮质,男性每年萎缩约2.0%,而女性为1.2%。研究人员指

0评论2025-10-173

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医保局官网消息,今年以来,各级医保部门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即时结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即时结算改革在覆盖面、机制建设、基础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推进即时结算改革,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均需开展即时结算。各省级医保部

0评论2025-1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