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健身事业,把全民健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谋划和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事业向纵深发展,谱写出“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崭新篇章。
1.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引领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新风尚
从“村超”“村BA”再到“苏超”,这些体育赛事之所以火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民参与。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人人参与体育、人人热爱健身的理念不断深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热潮涌动、蓬勃发展,为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增添了新的动能。
全民健身“活”起来,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全民健身的可及性、便利性、科学性显著提高;2024年,通过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上传的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约31.7万个,活动参与人数超5327万,越来越多的地方“把赛事办到群众身边”,全民健身从国家战略不断落地为老百姓家门口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民生福利。
全民健身“融”起来,发展融合度不断深化。通过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等,全民健身与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基本保障内容有机结合,与全民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其健康效应不断凸显。据统计,2024年,我国常态化国民体质监测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份,通过375个常态化监测站点,累计提供33.19万人次的体质检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全年全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累计参与超125万人次,总体达标率89.89%。同时,全国多地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年轻人开启“运动+社交”新玩法等活动,各类“跨界”融合活动开启了全民健身的“破圈”时代。
全民健身“新”起来,运动时尚度更加彰显。近年来,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运动、电子竞技运动、极限运动等时尚运动项目的广泛兴起,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让健身器材的智能性、互动性、趣味性不断增强,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的国际化、特色化、休闲化、娱乐化成为重要趋势。全民健身活动正在展现出“运动美学”,不但引领着现代生活的新风尚,而且日益激发出体育消费的新动能,不断催生出更多体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2.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体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
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内容,推进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越来越清晰,其所涉及的场地、活动、赛事、指导、组织等方面的服务内涵越来越充实,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也要看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区域化差异还比较大。为此,需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在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加大体育领域行业标准的有效供给,细化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实施配套的地方标准,推进基层全民健身服务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民健身是民生工程,应根据新时期我国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变化,及时动态调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内容、类别与标准,不断拓展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持续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构建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与老百姓需求相匹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制度、运行制度和保障制度,切实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效率。
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突出政府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鼓励和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健身需求。
3.立足筑牢人民健康根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五年来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全民健身计划(2026—2030年)》的研制工作。面向“十五五”,全民健身事业要坚持服务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以筑牢人民健康根基为目的,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问题导向,在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全民健身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离老百姓对全民健身的新要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人群、项目之间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基础性、兜底性还不够,资源分散、动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制约着全民健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切实解决“健身去哪儿”“组织在哪儿”“活动好不好”“赛事优不优”“指导准不准”等问题,进一步破除制约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质量。
坚持统筹协调,在均衡可及上下功夫。一方面,以促进机会均等为核心,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差距,切实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以精准匹配供求为重点,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数字治理方式,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确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空间上便捷可达,在内容上精准匹配,在方式上供给多元,切实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体验感。
坚持协同联动,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作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不能在体育的小圈子里“自循环”“小循环”,必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坚持“体育+”和“+体育”的融合发展理念,实现全民健身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大循环”与相互促进。以体医融合、体卫融合、体工融合、体教融合、文商体旅展融合等为抓手,不断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打造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新业态,让全民健身在“活起来”“火起来”之后真正“强起来”。
(作者:胡德平,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抗皱面霜哪个牌子的效果好 抗皱面霜哪个牌子的效果好推荐
0评论2025-10-24
- 抗皱面霜排行榜前十名 抗皱紧致面霜第一名
0评论2025-10-24
- 面霜哪个牌子最好用排行榜 面霜哪个牌子最好用排行榜前十名
0评论2025-10-24
- 最好用的十大面霜排名 最好用的十大面霜排名女士
0评论2025-10-24
0评论2025-10-243
0评论2025-10-242
- 家里过期药,究竟咋处理?
0评论2025-10-24
0评论2025-10-244
-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精神科”(健康驿站·盘点常见健康误区④)
0评论2025-10-24
0评论2025-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