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科普日现场,感受“舌尖上的安全”

2022-09-20 08:31570

"果冻中的增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吗?""食用盐、酱油和醋是食品添加剂吗?"……在中国科技馆“健康中国食品安全”展区,许多与“舌尖安全”相关的关键词和科学谣言吸引了人们驻足。“原来只要按照标准在果冻中添加增稠剂,不仅安全,还能改善肠道微生态!”许多参与食品科学问答的观众感叹道。

9月15日至21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展区,关键词讲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一体化设备、科学反驳、食品产业链安全科普、未来食品、健康品质检测等内容吸引了众多现场观众。

桌上还有卡通造型的果冻、海藻、彩色溶液,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都是用于现场展示和科普实验。“因为大家比较关注食品增稠剂相关的科普知识,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食品增稠剂相关的小科普实验,让大家来体验。为了改善食品的味道,食品增稠剂被用于许多食品中,如果冻、凝胶糖果、酸奶等。我们很多常见的食物增稠剂都来自于身边常见的食物,比如海藻、植物种子等。”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卫生学院王贝老师告诉记者。果冻生产中,常用的增稠剂有卡拉胶和魔芋粉,都是天然多糖。所以,对于质量有保证的果冻来说,不需要担心增稠剂的安全性。

观众刘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对食品添加剂很矛盾,尤其是增稠剂、香精之类的。通过今天展览中的科普知识和现场工作人员做的实验,我认识到只要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合规生产,其实是不会有问题的。”

吃的四面八方,无非就是一碗烟火。这碗烟火的背后,需要的是食品安全战略的保障和公众食品安全科学素养的提高。

“我们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会做饭,也不会吃东西,不知道食物营养的基本知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在科普活动上说。食品安全科普必须从中小学抓起。多年来,教育部不断推动普及食物营养知识,烹饪已成为中小学生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烹饪,孩子们可以了解烹饪过程中食物的风味和颜色的变化,增加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多了,有了一定的知识后,必然会上升到理性认识,孩子会受益终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孙对说:

据了解,《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修订版)》于8月29日正式发售。“食品安全的普及非常必要。我们经常做线下展览,也依托新媒体做一些科普文章和视频。”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展区还展示了一系列利用3D打印技术搭建的食品安全相关集成设备,可提供核酸恒温检测环境、现场磁分离等功能。它具有时间快、成本低、易于调试等优点,有效地提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开发的灵活性和交互性。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安全,实时展示食品安全监管和追溯情况,有助于公众了解食品检验方法,掌握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高健康素养。

“我认为未来的食物会比现在的食物品种更多,质量更好,更美味,更有利于健康,前提是我们知道如何选择和搭配。”在谈到未来的食品时,孙对记者说:"我相信,经过20日的胜利,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我们的食品安全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春季提升免疫力 试试九步搓耳操
从经络学角度来说,人体很多经络都与耳朵有联系。广东省中医院老年医学科中医师李际强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介绍,通过搓揉耳朵,加速耳部的血液循环,刺激耳部相应穴位,能调节脏腑功能及全身气血运行,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保健养生的作用。 李际强提示,搓耳养生需长期坚持,每天可以做搓耳操1到2次,每次总时长控制在3分钟左右。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感受调整,需避免过度用力,耳部有伤口或炎症时应避免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严

0评论2025-04-023

细胞培养鱼可降低海鲜过敏原含量
一项关于细胞培养鱼的研究有望让全球3%至5%患有严重食物过敏的人群重新享受海鲜美味。新加坡詹姆斯库克大学联合新加坡科研机构宣布,他们研发的细胞培养日本鳗鱼过敏原含量降低至传统鱼类的十分之一。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过敏与临床免疫学杂志》。 该研究始于十年前针对鱼类过敏儿童的临床追踪,建立了百名确诊患者的数据库。研究证明,这些儿童对细胞培养鱼中已知的鱼类过敏原几乎或完全没有过敏反应。 与常规养殖的鳗

0评论2025-04-024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新标志物发现
《自然·医学》杂志3月31日报道了一个预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未来认知恢复与衰退的潜在新生物标志物。这个蛋白指标或能提高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发作和病情进展的预测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其涉及的复杂病理过程最早会比临床症状提前几十年出现。认知衰退是指思考能力的逐渐丧失,其速度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快有慢,症状发作通常在40岁到100岁之间。从轻度认知受损进展到痴呆症一般需要2—20年

0评论2025-0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