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国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超42万个

2023-05-19 09:30170

  今天(19日)是第13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家庭医生并非“私人医生”,我国从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居民通过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与家庭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

  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超过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健委要求,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

  国家卫健委要求,有序扩大家庭医生队伍,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三级医院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提升家庭医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慢性病管理能力,拓展康复、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院用药目录衔接统一,进一步适应签约居民基本用药需求,为符合条件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原则上可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将一定比例的专家号源、预约检查等医疗资源交由家庭医生管理支配,可给予家庭医生部分预留床位,方便经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优先就诊、检查、住院。引导签约居民逐步形成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的就医选择。

  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提供贴心服务

  家庭医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近年来,各地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周到、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天津市组建基层数字健共体,居民通过线上预约,就可获得入户巡诊、更换尿管、静脉采血、伤口护理等58项居家医疗服务。

  72岁的天津市民韩先生,前不久刚做了股骨头置换术,每2—3天需要换一次药,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极大的难题。线上预约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解决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

  患者家属 韩女士:现在已经换了四次药了,今天是过来给我父亲做一个拆线。

  近3年来,通过“互联网+签约服务”,天津基层医护人员先后为居民提供3.2万余次上门服务。

  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护士 张洋洋:目前从平台上来看,像一些静脉采血、更换尿管、更换胃管,还有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这几项是需求量比较大的。

  江苏宜兴为部分诊断明确、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建立“家庭病床”。94岁的夏美青老人股骨头骨折,手术后肢体功能没能完全恢复,长期卧床,同时还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但由于子女也步入老年,对老人频繁就医力不从心。今年4月,社区为老人建立了“家庭病床”。

  宜兴市丁蜀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宗淼:康复师和针灸师都上门来做过康复和针灸,然后我们验了血以后给家属看一下血检报告,让他们自己心里都有数。

  为了实现便捷服务,宜兴市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配备了600多个便携式背包。

  宜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 主任 史中武:让老百姓在家中就能够享受到血尿常规的体检,心电图的检查。

  “家庭病床”建床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可纳入医保报销。目前宜兴市18个乡镇(街道)都已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睡不够、吃多了”,咋办?专家教你这样“丝滑切换”
新华社上海10月8日电(记者龚雯)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举家外出旅游,在目不暇接的美景和琳琅满目的美食中,不知不觉陷入了“睡不够、吃多了”的状态。随着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将回归上班、上学,疲劳的身体和焦虑的心情该怎么调节?临床专家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帮助大家“丝滑切换”假期与工作、上学模式。上海市民潘先生说,为了旅游错峰全家选择10月3日出门,结果就是“一顿不落”:从前两天的家宴,到后几天的

0评论2025-10-0911

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动能
白内障日间手术“开刀”、核医学检查“上岗”、体重管理“出手”,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协和澳门医学中心”)正式开业一年来,专科门诊扩展至40个,服务人数较开业之初增加4倍,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  “医疗卫生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协和澳门医学中心为澳门医疗事业带来新的动能。”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表示,相信在澳门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下,定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医学中

0评论2025-10-0917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

0评论2025-10-0913

沈阳24家三级公立医院试点免陪照护
本报沈阳10月8日电 (记者刘洪超)记者从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辽宁省沈阳市24家三级公立医院日前启动免陪照护试点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陪护负担。  在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及辽宁省要求基础上,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自主扩大免陪照护试点范围,首批试点病区选定在老年医学科、骨科等照护需求较高的科室,由护士或医疗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助餐、助洁等规范化生活照护。为确保免陪照护服务质量,辽宁省要求各试点医院建

0评论2025-10-0914

如何替行动不便老人用医保开药?国家医保局解答
家里的老人出行不方便,子女如何替他们用医保开药?医保里的钱可以给家里老人使用吗?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解答。根据解答,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其购药。如使用电子医保码,可通过“亲情账户”绑定老人的医保码,在办理挂号时出示老人的医保码即可。如使用实体卡,则要携带老人的社保卡,使用老人的名义挂号,并携带本人的身份证、社保卡等身份证明材料。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余额可以通过家庭共济的方式给

0评论2025-10-0913

吸引海外游客,从译好“麻婆豆腐”开始
试想一个场景:入境游的海外游客,想在上海的街区体验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他们需要怎样“入门”?  近日,《上海市长宁区入境旅游示范街区建设规约》发布。这份“指南”细化到标识如何清晰、翻译怎样规范等。  “从数据看,越来越多年轻的海外游客正选择以散客方式入境。”在一家从事入境游业务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趋势下,游客对语言方面的服务有了新期待。比如,对一些美食的翻译,不少外国游客反映“看不懂”。“

0评论2025-10-0916

长假后,如何调整饮食(服务窗)
国庆、中秋假期,不少人品尝各种美食,肠胃“超载”。节后如何调整饮食,给胃肠“减负”?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陈静。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调整生物钟,坚持吃早餐,尽量不吃宵夜,每餐八分饱。改变餐后立即吃水果、零食的习惯,可以在10时、15时吃少许坚果、低糖分的水果、酸奶,这样既能减少每顿进食的负荷,又能满足人体的多样化需求。  均衡搭配,保证膳食平衡。膳食

0评论2025-10-0915

“大家健健康康,我就更有干劲!”(民生一线)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医生坚守岗位、奋战一线,守护人民健康。他们中有“战斗不停”的急诊科大夫,有入户服务的社区医生,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  急诊科一天接待挂号患者近400人  作为假期值班天数最多的副主任医师,张方杰见证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不曾停歇的“战斗”。  “假期床位周转特别快,基本没有空床。其中有一天,急诊科接待的挂号患者接近400人。”张方杰指着满负荷运转的抢救区说。他负责的抢

0评论2025-10-0913

致敬付出 关爱医者(编辑手记)
急诊室里“生死一线”的救治、床前贴心细致的叮嘱、山间暖心主动的扶助……国庆、中秋假期,很多医务工作者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服务患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这与广大医务工作者用心用情、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密不可分。  我们致敬付出,也应该体恤他们的不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和爱护他们。合理调整工作安排,保障休息时间;创造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

0评论2025-1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