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的营养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和胎儿的营养需求。但是在生活中,很多准妈妈都有营养过剩的问题。专家注意到,我们怀孕10个月了,一定要保证营养均衡。营养过剩容易导致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不注意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在补充营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少吃多餐。孕妇的消化系统和正常人不一样。他们消化能力下降,胃肠蠕动变慢,吃一点就有饱腹感。事实上,大多数孕妇的饮食中并不缺乏营养和宏量元素。现在的孕妇更需要控制饮食。很多孕妇吃的太细,热量太多,运动量太少,孕期糖尿病的情况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和日常锻炼来缓解。
糖尿病在孕期危害很大,非常容易造成胎儿流产、发育异常、畸形、早产。对于孕妇本身来说,伤口愈合不好,反复出现阴道炎等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有早期症状吗?
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因素包括种族、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既往不明原因死胎或新生儿死亡、巨大胎儿、羊水过多、30岁以上孕妇。具有上述危险因素之一的孕妇应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为了方便准妈妈们及早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我们先来说说妊娠期糖尿病常见的早期症状。
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见早期症状有
1.头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有些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头晕,甚至晕倒。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血糖水平。
2、容易疲劳:疲劳可能是妊娠糖尿病或疲劳。这种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不能单独使用。它需要与妊娠糖尿病的其他早期症状一起使用。
3.前胎不明原因死亡3360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影响很大。如果之前的孩子因为不明原因死产或者畸形。小心这次怀孕。
4、皮肤瘙痒:这种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冬天皮肤干燥发痒。夏天蚊子又咬又痒。所以,孕妇不要当真。
5.饥饿:这种妊娠糖尿病的初始症状就像皮肤瘙痒一样容易被忽视。一个孕妇是一个人的嘴,也是两个人的饭量。所以很容易觉得饿。文章信息、软件资源、源代码等内容由沈阳医学院神州医院呼吸内科韩世苗博贺博士提供,由第三方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部分报纸/平面媒体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它们仅供参考。如果您的版权被侵犯,请联系我们,博贺医生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更正。编译西野安
接触“永久化学品”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一项由美国西奈山医院主导的新研究发现,接触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俗称“永久化学品”),可能会增加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关成果7月21日发表在《柳叶刀》旗下《eBioMedicine》期刊上。
研究团队利用“BioMe”这一大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开展了嵌套病例对照研究。该数据库收录了2007年以来在纽约西奈山医院就诊的7万多名患者的健康记录。研究筛选出180名近期确
0评论2025-07-2431
糖尿病精准分型新模型问世
7月10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该院教授周智广、肖扬团队,联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了适用于中国人群糖尿病分型诊断的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评分模型(C-GRS),为糖尿病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工具。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糖尿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升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反应引发,患者体内胰岛素绝
0评论2025-07-1544
国家卫健委: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人民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乔业琼)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关于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通知》。
空肠回肠吻合术是将空肠与回肠进行吻合的一种手术,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或先天畸形修复等,通过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
0评论2025-07-1326
做“足”功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1.64亿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糖尿病足这一严重并发症的患病人数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临床统计表明,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1年新发率达8.1%,总截肢率
0评论2025-06-2437
植物甾醇能降低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3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最新研究发现,富含植物甾醇的饮食或是预防心脏病与Ⅱ型糖尿病的关键。
植物甾醇是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脂类分子,结构与胆固醇相似。最新研究表明,日常饮食中植物甾醇摄入量较高的人群,患心脏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9%和8%。此外,这类人群的胰岛素调节能力更强,炎症标志物水平更低,肠道菌群构成也更有利于代谢健康。
此前研究多聚焦于高剂量植物甾醇
0评论2025-0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