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催眠药(安眠药),种类和品种都很简单。目前常用的只有一种类型(苯二氮卓类,即药名中的“地西泮”或“唑仑”)和少数品种(包括较新的药物唑吡坦);药物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药物的选择相对简单。但这些药品是处方药,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具体获取和使用方法请咨询医生。并不是各种“失眠”都要用药物治疗,用药一定要谨慎。
使用催眠药前,需要了解一点失眠症。失眠症的一种分类法(美国精神卫生研究院1984)是分为三类:
(1)短暂性失眠,少于3天;
(2)短期失眠,持续时间至少3天至4周;
(3)长期失眠:失眠时间长于3周,无明确具体因素。对于各种失眠,治疗和用药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短暂性失眠,通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或者在某种紧急状态下,无法入睡。有些朋友,比如出差,晚上换个环境,或者对家里的事情感到不安,或者兴奋得睡不着,就是属于这一类。这种情况大多数人一生都会遇到。失眠不仅晚上难受,白天也无精打采。为了使人白天有精力而不影响活动,可以使用少量催眠药帮助入睡。然而,只应使用最小剂量,2-3晚。影响睡眠的因素消失后,就不会再失眠了,自然就停药了。
第二种是短期失眠,可能是由于一些个人压力因素(兴奋、担忧、难以平静)在短时间内造成的,如生病、悲伤或职业问题。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首先要对睡眠进行卫生教育,同时也可以应用催眠药7-10晚。最好是间断用药,即服药后,如果睡好1-2晚,就间断停药。这样,久而久之,失眠期就顺利度过了,或者疾病就治好了,或者悲痛就抚平了,或者职业问题就解决了,健康教育的结果可能会让患者长期受益。
第三类是长期失眠,一般持续3周以上,没有上述影响睡眠的具体因素。这些患者要去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然后确定用药物治疗。
这些失眠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常见的精神抑郁、焦虑或心理问题都会导致失眠。一些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引起失眠的不良反应。此外,一些内科疾病,如心力衰竭、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可能导致长期失眠。
此外,即使是慢性疼痛也经常导致失眠。对于这些可能导致失眠的疾病,要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治疗。往往在这些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下,失眠是可以消除的。病因不能去除,使用催眠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此期间,药物治疗应该有节制地间歇使用,以帮助治疗。
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尽量排除上述可能导致失眠的疾病。“如果失眠没有明确的原因,通常与患者的性格或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关,”许多睡眠医学专家说。用催眠药物是不可能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的。相反,你应该接受睡眠卫生教育,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自己的医生。
所有的催眠药都有副作用,这大大限制了这些药物的应用。看相应药品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禁忌】、【警告】等就知道了。人不能也不应该依赖药物来治疗失眠。
长期使用催眠药会降低药物疗效(药物耐受性),停用后失眠会反弹(药物依赖性),药物会增加肝肾负担,催眠药会与同期使用的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就需要药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虽然后果还不清楚,但一直让专家们担心的是,催眠药物产生的睡眠并不是自然正常的睡眠。
什么是正常睡眠?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脑电图研究工具的引入,记录了人类自然睡眠时的无线电波,对睡眠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缓慢睡眠,每晚重复。几乎所有的催眠药物都会改变睡眠的结构:巴比妥类药物可以减少快波睡眠,而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减少慢波睡眠,它们也减少快波睡眠较少。长期使用催眠药造成的这种不自然睡眠的长期结果是福是祸?
苯二氮卓类药物会改变认知能力。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使人第二天感到抑郁,据报道会增加跌倒次数。在高考(或类似重大事件)前一天晚上使用这些药物,据报道在考试期间反应缓慢(使考生表现不佳)。一些学者认为,长期使用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虽然很难从循证医学中获得证据。但是,一般认为自然睡眠是最好的睡眠。用外源性物质(药物)影响大脑功能,确实有风险。
此外,医学界已经注意到“镇静催眠药物的睡眠障碍行为风险”。去年5月24日,中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警告,呼吁警惕唑吡坦等镇静催眠药物引起的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包括“梦游或入睡时奇怪或潜在危险的行为……”。药品生产企业被要求在药品说明书中强调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比说明书中最初列出的不良反应更危险。梦游的时候甚至会“盲人骑瞎马,半夜三更你在深潭”。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催眠药的出现和大量的处方造就了大量依靠催眠药维持睡眠的人。曾经有,现在有,永远不会消失。很多人一开始都有一过性失眠或者短期失眠,但是没有正确治疗。他们直接用催眠药睡觉。由于未能建立良好的卫生睡眠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担心睡不着,就用药物促进。如果你享受了吸毒睡觉的便利,你就会很乐意吸毒……直到你变得依赖毒品睡觉。
,即没有药物不能入睡。这些人大部分都应该,也有可能采用合理的生活方式来解决睡眠问题,而不要依赖催眠药。不过要逐渐地减少药物的量,不要一下就停药,以避免药物的戒断现象。
总之对各类失眠症,催眠药一定要少用、慎用(避免副反应)、间歇使用(避免成瘾),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只要养成好的睡眠卫生习惯,优质睡眠就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