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阿尔茨海默病主流假说再遭质疑

2022-09-25 10:021170

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头脑中的橡皮擦”,是一种发病机制不清、无药可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美国杂志《科学》近日发布调查报告,指出一篇长达16年的老年痴呆症领域重要基础研究论文涉嫌造假,威胁到主流理论“淀粉样蛋白的沉积(A)”,并可能对研究方向和新药研发产生影响。

涉嫌欺诈

多年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主要基于最公认的“假说”3354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的异常沉积可能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递质紊乱和氧化应激等一系列反应,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痴呆。防止淀粉样蛋白沉积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治疗策略。然而,几十年来,数百个针对淀粉样蛋白的临床试验都失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怀疑这一假设。

直到200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sylvain Laine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英国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在小鼠模型中,直接证明了淀粉样蛋白的A*56亚型具有神经毒性,可引起小鼠痴呆,相当于给淀粉样蛋白的假说重新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当时《自然》评论说A*56是老年痴呆症的“头号嫌疑人”。

就是这篇论文被怀疑是假的。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马修施拉格发现了这个疑问。2021年,施拉格偶然发现雷内的许多论文的图像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大部分与A*56有关,包括《自然》发表的论文。

施拉格把这个发现发给了《科学》,然后《科学》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查。证据有力地支持了施拉格的怀疑。独立图像分析师和一些顶级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人员应《科学》的要求审查了这些图像,并一致认为Laine论文中的几十幅图像可能存在问题。

但是,目前还没有决定论文是否是假的。003010表示,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完整的、未公开的图像和原始数据进行鉴定。明尼苏达大学也在审查雷内研究的争议点,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争议很难消除。

《科学》表示,施拉格的发现可能会威胁到老年痴呆症领域的主要理论。统计显示,这篇论文被引用了2300多次。据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本财年已在淀粉样蛋白的相关项目上花费了约16亿美元,约占其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总资金的一半。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神经科学家表示,这篇被质疑的论文无法撼动淀粉样蛋白假说目前的主流地位。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延峰告诉记者,即使论文证实造假,对相关研究的影响也有限。目前学术界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主流结论是淀粉样蛋白假说,淀粉样蛋白沉积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标志和神经退行性变的原因。

事实上,关于淀粉样蛋白假说的争议一直存在。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邱志海博士告诉记者,一般认为是先形成细胞外淀粉样斑块,然后神经细胞死亡。但最近有文章提出“先有神经细胞死亡,后有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出现”,后续相关研究值得期待。

R & ampd黑洞

老年痴呆症药物一直是药企研发的“黑洞”。几十年来,投入巨大但收效甚微。研发重点是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然而,近年来,针对这两个靶点的药物临床试验很少成功,这导致对淀粉样蛋白假说的质疑越来越多,该假说垄断了该领域近30年。

美国药物研究所和药品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从1998年到2017年,共有146项老年痴呆症药物的临床试验失败。

然而,专家认为,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新的

根据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发现基金会发布的报告,现有的阿尔茨海默病研发管道不仅专注于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还针对各种创新靶点。目前,有118种疗法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旨在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其中多达77%涉及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多个领域,包括神经保护、炎症、线粒体和代谢功能、突触功能和神经递质、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等。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秋节如何选购月饼?请收好四点消费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河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中秋将至,为帮助消费者选购到安全、放心、满意的月饼,欢度佳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发布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核查经营资质 应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正规销售场所或运营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月饼。谨慎购买街边摊、朋友圈、微信群等售卖的“自制纯手工”“无添加”“网红”月饼,这类产品使用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来源不

0评论2025-09-2817

关于狂犬疫苗的N个疑问,一文为你解答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被家养宠物挠伤或咬伤,有必要接种疫苗吗?近日,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科普内容。 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 被咬伤后未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会患病,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一是暴露源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高风险动物:犬、猫、蝙蝠等哺乳动物可能携带病毒。 低风险动物:啮齿

0评论2025-09-2812

“七八分饱”如何界定?3个方法来判断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有句话叫,“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所以,就算你毫无减肥需求,吃饭也请牢记——七八分饱就停筷。那么,到底吃到什么程度算“七八分饱”?有3个判断方法,一起来看! 给大脑留5分钟“反应时间” 吃饭时别一口接一口不停歇,吃到中途不妨放下筷子,喝杯温水或起身整理下餐桌。等5分钟后再感受:如还能吃几口,但没了“必须吃完”冲动,就是刚好状态。

0评论2025-09-2812

守护“舌尖安全” 共筑健康防线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健康之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核心,倡导以道德为根基、以法律为准绳,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 选购:从源头把控安全 一是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拒绝无证摊贩售卖食品,避免来源不明食

0评论2025-09-2811

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出,从规模来看,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

0评论2025-09-2812

你的听力还好吗?10个关键问题自查
今天是国际聋人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超15亿人。那么,如何才能早点发现听力受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 李永新:这10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如果有3到4道题出现问题,我们就建议到医院就诊,怀疑是听力受损。新生儿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所有的孩子出生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必须进行新生儿听力筛

0评论2025-09-2812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不长蛀牙”,但一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懒人只想刷一次,早上刷好还是晚上刷好?”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为什么晚上刷牙不能省?01为什么每天至少刷两次牙?口腔健康的两大公敌:龋病(蛀牙)和牙周病(老掉牙),都是由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不断堆积繁殖,持续破坏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的。但是这些细菌并不是一开始就牢牢地粘在牙面上了,形成稳定成熟的菌

0评论2025-09-2810

中疾控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 一是诺如病毒肠炎

0评论2025-09-2812

一招教你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安徽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油多,菜香”,中国传统饮食历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追求“味”。美味的食物虽能刺激食欲,但油(脂肪的一种存在形式)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日常用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如何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25-30克烹调油,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3勺,超则过量。 按照健康摄油标准,一人一天建议摄入25

0评论2025-0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