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发际线!

2022-09-26 09:001230

从9月份开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洗头的时候掉头发增多,甚至早上起来会发现头发从枕头上掉下来。如果说不同季节脱发还是正常现象的话,每天脱发的人不在少数。上周,一个名为“年轻人应该如何预防脱发”的词条登上了社交软件热搜榜。

脱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之一是某些疾病导致脱发,如甲亢、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第二种是雄激素源性脱发,和遗传有关。它的特点是额头和头顶容易脱发,但是后枕骨的头发总是很好的。男性脱发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女性脱发比例较小,但也有一些。第三种是营养不良性脱发,可能是由于蛋白质、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或者热量控制的不严格造成的。第四种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脱发,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比如产后脱发。

今天主要说第三点“营养性脱发”,也就是从营养饮食的角度来说,这个困扰很多人日常生活的“痛点”。如果老是掉头发,除了以上原因,可能还需要在日常饮食结构中寻找问题,有针对性的改善。

脱发原因之一:蛋白质不足。

头发由蛋白质组成。可想而知,蛋白质的缺乏肯定会影响头发的质量,比如干燥、发干、发色苍白等。甚至严重脱发。

我们建议成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0.8-1克。如果你体重50kg,你每天蛋白质的需要量约为40-50g。如果有特殊需要,比如增肌、怀孕、疾病导致的蛋白质消耗等。应该添加额外的需求。

饮食建议: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肉、蛋、奶、豆类。蛋、肉、鱼、海鲜、豆制品、牛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个人认为补充蛋白质最方便的食物是鸡蛋,一个鸡蛋含蛋白质6克左右。我已经坚持每天早上吃鸡蛋很多年了。每天一个鸡蛋是基础。偶尔觉得自己蛋白质不足的时候,早上会煮2-3个鸡蛋,只吃一个蛋黄和2-3个蛋清。

脱发的第二个原因:少吃碳水化合物。

它是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最大来源。碳水化合物可以节省蛋白质。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身体就会用蛋白质供能,蛋白质的消耗就会增加。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蛋白质的不足。

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脂肪会作为供能的替代品,大量的脂肪消耗会产生酮体。酮体过多确实会导致脱发。

有些爱美的女性,在减肥期间,会减少主食的摄入,甚至不吃主食。一段时间后,有些女性会脱发。

饮食建议:不要只跳过主食!即使在减肥期间,也要均衡营养。

脱发原因之三:脂肪摄入不足或比例失衡。

亚油酸、亚麻酸和其他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头皮表面角质层的重要成分,它们的缺乏可能导致脱发。

此外,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不平衡会诱发炎症,导致脱发。据调查,中国人普遍摄入过多的omega-6脂肪酸,但摄入的omega-3不够。

饮食建议: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omega-3的主要来源有深海鱼、亚麻籽、紫苏籽油、坚果等。

脱发的第四个原因: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C是我们身体合成胶原蛋白的重要营养物质。如果维生素C不足,胶原蛋白的合成会减少,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容易断发。

饮食建议:蔬菜水果是维生素c的最大来源,膳食宝塔建议每天摄入200-400克水果。什么概念?大约两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可以满足我们每天对水果的需求。

其中,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大枣、草莓、猕猴桃、柑橘等。

蔬菜每日推荐摄入量为400-500g,其中菜心、菜花、芥蓝、大白菜、西兰花、青椒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

脱发的第五个原因:维生素D缺乏

2013年发表在《Skin Pharmacology Physiology》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通过检测脱发女性与未脱发女性的维生素D含量,发现脱发女性的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维生素D可能在维持毛囊的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饮食建议:维生素D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食物中获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很少,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肝脏、奶酪、蛋黄、奶油、一些蘑菇和脂肪多的海鱼(鲱鱼、沙丁鱼、金枪鱼)。

另一种是自我合成。日光浴可以促进身体自身合成维生素D。但现代人大多日照不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就我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说,肯定是维生素D缺乏,所以我一直有额外补充维生素D的习惯,相比食补,多晒太阳可能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好方式,如果做不到,可以选择额外补充维生素D营养补充剂。

脱发原因之六:缺铁。

铁是人体产生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没有血红蛋白,血液的携氧能力就差。

氧气用于体内细胞生长和修复,包括头发运输。

必要的营养素,促进其生长。因此缺铁不仅会导致贫血,还可能造成脱发,缺铁性脱发常见于素食人群,尤其是素食的女性。

  饮食调整建议: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红肉、动物血、动物内脏等。

  另外也有研究显示,缺锌、缺铜同样可能引起脱发。

  总而言之,一定记住:保持均衡营养、好好吃饭,才能让身体的营养状态保持在健康的平衡状态。最后,祝大家都有一头乌黑靓丽又浓密的好头发!

  文/陈丽娟(中国注册营养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秋节如何选购月饼?请收好四点消费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河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中秋将至,为帮助消费者选购到安全、放心、满意的月饼,欢度佳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发布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核查经营资质 应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正规销售场所或运营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月饼。谨慎购买街边摊、朋友圈、微信群等售卖的“自制纯手工”“无添加”“网红”月饼,这类产品使用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来源不

0评论2025-09-2818

关于狂犬疫苗的N个疑问,一文为你解答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被家养宠物挠伤或咬伤,有必要接种疫苗吗?近日,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科普内容。 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 被咬伤后未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会患病,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一是暴露源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高风险动物:犬、猫、蝙蝠等哺乳动物可能携带病毒。 低风险动物:啮齿

0评论2025-09-2812

“七八分饱”如何界定?3个方法来判断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有句话叫,“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所以,就算你毫无减肥需求,吃饭也请牢记——七八分饱就停筷。那么,到底吃到什么程度算“七八分饱”?有3个判断方法,一起来看! 给大脑留5分钟“反应时间” 吃饭时别一口接一口不停歇,吃到中途不妨放下筷子,喝杯温水或起身整理下餐桌。等5分钟后再感受:如还能吃几口,但没了“必须吃完”冲动,就是刚好状态。

0评论2025-09-2812

守护“舌尖安全” 共筑健康防线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健康之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核心,倡导以道德为根基、以法律为准绳,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 选购:从源头把控安全 一是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拒绝无证摊贩售卖食品,避免来源不明食

0评论2025-09-2811

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出,从规模来看,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

0评论2025-09-2812

你的听力还好吗?10个关键问题自查
今天是国际聋人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超15亿人。那么,如何才能早点发现听力受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 李永新:这10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如果有3到4道题出现问题,我们就建议到医院就诊,怀疑是听力受损。新生儿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所有的孩子出生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必须进行新生儿听力筛

0评论2025-09-2813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不长蛀牙”,但一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懒人只想刷一次,早上刷好还是晚上刷好?”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为什么晚上刷牙不能省?01为什么每天至少刷两次牙?口腔健康的两大公敌:龋病(蛀牙)和牙周病(老掉牙),都是由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不断堆积繁殖,持续破坏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的。但是这些细菌并不是一开始就牢牢地粘在牙面上了,形成稳定成熟的菌

0评论2025-09-2810

中疾控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 一是诺如病毒肠炎

0评论2025-09-2812

一招教你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安徽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油多,菜香”,中国传统饮食历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追求“味”。美味的食物虽能刺激食欲,但油(脂肪的一种存在形式)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日常用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如何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25-30克烹调油,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3勺,超则过量。 按照健康摄油标准,一人一天建议摄入25

0评论2025-09-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