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秋分过后,四种不同体质 如何通过食物防秋燥?

2022-09-26 09:001010

秋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按照农历,“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以“初霜”结束。“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初霜的90天的一半,意思是“平分”,所以叫“秋分”。2022年的秋分在9月23日。

秋季饮食养生,重点是益肺润燥。古人有“迟付盐”对付秋燥的说法,指的是早上开水里加一点盐,盐入肾;晚上喝蜂蜜水,润肺健脾,润肠通便。

中医理论说,肺喜润而厌燥,秋季润肺的关键是防燥。秋燥侵肺,易伤津液,引起咽喉疾病、咳嗽等不适症状。不同体质容易感觉到的干燥会有所不同,预防和调养也需要区别对待。

体质:温暖干燥。

秋季散热未尽,与秋季干燥的空气汇合,形成“暖干”的特点。温热干燥,以干咳为主要症状,常伴有口渴口干、痰黏黄、咽痛、烦躁。伸出来的舌头往往红而干,舌苔发黄。平时容易上火的人,或者阴虚肝郁的人都容易出现。

对于温燥,有一个经典的膏方——秋骊润肺润燥膏。梨膏有多种版本,可用梨和枇杷、百合、玉竹、陈皮、甘草、大枣等化痰止咳、益气润燥的药材制成。自古以来,医生都喜欢听音乐,喜欢用音乐。后来传入宫廷,被慈禧太后用来滋补身体。秋霜的主要成分是秋梨,可以养肺阴,清肺热,化痰止咳。制成药膏,滋阴润燥,温和不感冒。其中枇杷、百合、玉竹润肺、化痰止咳;陈皮干燥,化痰,理气和中;甘草。而大枣能调和脾胃,补益气血;还可以加入润肺止咳化痰的冰糖。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润肺、利咽化痰的功效。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泡水吃。秋季咳嗽、用嗓过度、老烟民、阴虚火旺者宜用。孕妇及外感风寒者慎用,糖尿病人少用。

体质:凉爽干燥。

入秋后,天气越来越冷,风寒袭肺,更多的人被凉燥所扰。平时脾胃虚寒,吃了凉的容易拉肚子。这种虚寒体质的人,很容易被寒燥损伤,需要提前预防。除了干咳,燥引起的症状还包括恶寒、鼻塞、流鼻涕、痰少、痰白。伸出的舌头通常是干的,有薄的白苔。杏仁和核桃仁是改善感冒干燥症状的首选。杏仁入肺、大肠经,能润肺润肠,止咳平喘;核桃性温味甘,归肺、肾、大肠经,能温肺肾、平喘润肠。中医理论认为,肺、大肠为表里,所以干咳会有便秘。果仁富含油脂,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非常适合干咳便秘。

体质:怕冷,身体虚弱。

部分中老年人秋季咳喘,喉咙干涩难受。本质上是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总是怕冷,腰酸背痛,胸闷气短。在寒冷干燥的季节,我更容易咳嗽,病情恶化。

今年酷暑严重,耗气伤阴。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来说,情况更为严峻。在经历了fr

有些朋友可能会发现,人生气后特别容易咳嗽。这是因为经常生气的人往往肝火旺盛,肝火犯肺。中医称为“木烧金”。除咳嗽外,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要平抑肝火,可以适当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味食物入肝,有平肝的作用。

青梅能滋阴养肝润肺。市面上有一种紫苏梅糕,添加了另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紫苏。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宽胸理气,还能解除鱼蟹之毒。尤其适用于咳嗽、咽干、阴虚火旺者。紫苏与青梅,散而收,升而降,散寒理气。螃蟹胖的时候,就着一点紫苏梅子饼吃,也可以预防腹泻。文/李坏(北京鼓楼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知识链接

秋天,有一种蔬菜特别适合秋天吃!

秋季气温逐渐变低,气候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和便秘。在这个季节的饮食中,还是要遵循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总原则。同时建议经常吃山药等薯类食物。103010建议:每天吃50-100g土豆。

土豆等中的纤维素

有助于防止便秘。

土豆包括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等。土豆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C、铁和钙。土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有助于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研究表明,增加马铃薯的摄入量可以降低便秘的风险以及大便干结和排便困难的发生率。

山药是一种马铃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B1和B2、钙、磷、钾、钠、镁、铁、锌、铜等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山药有哪些品种?

山药的品种很多,其中以铁棒山药和怀山药闻名。

山药主要产于河南和山东。与普通山药相比,毛多,色白,水分少,粘度高,体质强,不能久煮。

山药,也叫水山药,

主要产自江苏、安徽等地,它的茎通常带紫红色。

  细毛山药根呈圆柱形,皮薄,表面有细毛,黄色,有黄褐色斑痣,肉质细白。

  另外还有麻山药、灵芝山药以及从日本引进的大和长芋山药。

  推荐几种山药的吃法

  山药的吃法有多种,包括生吃、蒸、煮、炖、炒、炸等。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建议多采用生吃及蒸、煮、炖的方式,少用炸的方式。因为经过油炸,会增加食物中能量的含量。

  1.生吃:洗净直接吃,看着白、吃着脆,也可以凉拌食用。

  2.蒸:很省事,做熟了直接吃就可以,也可以蘸点白糖或蜂蜜佐味,或做成蓝莓山药。

  3.煮:可以熬粥,熬小米粥、大米粥或杂粮粥时都可以放一点山药,也可以做成山药南瓜粥。

  4.炖:可以和肉类炖在一起,排骨山药、乌鸡山药,也可以和土豆、豆角等做成乱炖。

  5.炒:可以单独清炒,也可以和木耳一起炒,一白一黑,对比鲜明,口感不错;还可以做成山药炒肉片。

  6.炸:拔丝山药最有名,还有蜜汁山药。

  文/马博士健康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秋节如何选购月饼?请收好四点消费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河南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消息,中秋将至,为帮助消费者选购到安全、放心、满意的月饼,欢度佳节,河南省市场监管局特发布消费提示。 选择正规渠道,核查经营资质 应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正规销售场所或运营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电商平台购买月饼。谨慎购买街边摊、朋友圈、微信群等售卖的“自制纯手工”“无添加”“网红”月饼,这类产品使用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来源不

0评论2025-09-2818

关于狂犬疫苗的N个疑问,一文为你解答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被家养宠物挠伤或咬伤,有必要接种疫苗吗?近日,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科普内容。 被咬伤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有患狂犬病的风险? 被咬伤后未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一定会患病,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一是暴露源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高风险动物:犬、猫、蝙蝠等哺乳动物可能携带病毒。 低风险动物:啮齿

0评论2025-09-2812

“七八分饱”如何界定?3个方法来判断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有句话叫,“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所以,就算你毫无减肥需求,吃饭也请牢记——七八分饱就停筷。那么,到底吃到什么程度算“七八分饱”?有3个判断方法,一起来看! 给大脑留5分钟“反应时间” 吃饭时别一口接一口不停歇,吃到中途不妨放下筷子,喝杯温水或起身整理下餐桌。等5分钟后再感受:如还能吃几口,但没了“必须吃完”冲动,就是刚好状态。

0评论2025-09-2812

守护“舌尖安全” 共筑健康防线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健康之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核心,倡导以道德为根基、以法律为准绳,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健康饮食理念深入人心。 选购:从源头把控安全 一是优先选择正规商超、农贸市场,拒绝无证摊贩售卖食品,避免来源不明食

0评论2025-09-2811

更大限度激发数字消费潜力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数字产品消费、数字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以及通过数字渠道实现的消费。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指出,从规模来看,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居民消费的

0评论2025-09-2812

你的听力还好吗?10个关键问题自查
今天是国际聋人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超15亿人。那么,如何才能早点发现听力受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 李永新:这10个问题其实很关键,如果有3到4道题出现问题,我们就建议到医院就诊,怀疑是听力受损。新生儿如何进行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所有的孩子出生后,在有条件的地区必须进行新生儿听力筛

0评论2025-09-2813

一天中最该刷牙的时刻,现在知道还不晚!
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不长蛀牙”,但一些小伙伴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懒人只想刷一次,早上刷好还是晚上刷好?”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一天要刷两次牙?为什么晚上刷牙不能省?01为什么每天至少刷两次牙?口腔健康的两大公敌:龋病(蛀牙)和牙周病(老掉牙),都是由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不断堆积繁殖,持续破坏牙齿和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的。但是这些细菌并不是一开始就牢牢地粘在牙面上了,形成稳定成熟的菌

0评论2025-09-2810

中疾控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预防。 一是诺如病毒肠炎

0评论2025-09-2812

一招教你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安徽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油多,菜香”,中国传统饮食历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尤其追求“味”。美味的食物虽能刺激食欲,但油(脂肪的一种存在形式)过多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日常用油,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如何判断烹调油摄入是否过量? 25-30克烹调油,相当于普通的白瓷勺2-3勺,超则过量。 按照健康摄油标准,一人一天建议摄入25

0评论2025-09-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