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北京市卫健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的十年”系列主题媒体沟通会,集中展示本市爱国卫生运动成效。十年来,北京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引领,不断完善爱国卫生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在北京形成更加生动的实践。目前,北京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47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4%。全市各社区(村)都建立了爱国卫生组织……现在,爱国卫生运动逐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全市社区(村)
建立所有爱国卫生组织。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艾薇处处长唐伟敏表示,目前,北京市自上而下通过四个层次编织了一张爱国卫生运动的“网”。市、区、街道(乡镇)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爱国卫生组织建设,全市所有社区(村)都建立了爱国卫生组织。各行业、企事业单位都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健全了爱国卫生常态化工作机制。2018年以来,全市推进各社区(村)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爱国卫生的重要作用,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卫生知识普及、环境卫生整治、卫生防疫等工作。现已实现全覆盖。
同时,通过加强社会动员,本市爱国卫生运动形成了人人参与、社会发力的生动局面。发挥“东城巷管家”、“朝阳群众”、“石景山老街坊”等首都基层群众的工作优势,动员社区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全市1.4万名控烟志愿者常年在重点公共场所开展控烟检查和宣传,首都高校普遍建立相关志愿者队伍。
建成背街小巷358条。
环境改善和提高
爱国卫生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大扫除,而是包括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的改善。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唐伟敏介绍,该市进一步推进垃圾处理、城市绿地建设、城乡饮水安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2平方米,农村供水和消毒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现农村厕所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9%以上。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以来,全市完成3958条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改造,农村全面推进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6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地表水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市控考核断面劣类水体全面消除。
这个城市的居民
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4%。
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于建平介绍,作为全市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业务指导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于建平表示,关注健康、追求健康、践行健康已经成为新的社会潮流。据统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1080.6万人,超过全市常住人口的一半;北京市15岁以上成年人吸烟率从2014年的23.4%下降到2021年的19.9%,吸烟人数减少63万人;2020年,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4%,比2012年的24.7%提高了近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