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寒露:秋寒渐起 秋粮入库

2022-10-08 09:01810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

已经是深秋了。风是凉的,露是冷的,芦苇轻飞,林是染的。转眼间,秋天再次寒冷,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

“风在吹,寒露零度。”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天气由热转凉,那么寒露就是由凉转冷的分水岭。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九月节,露水寒了,就要凝结。”到了秋天,露水重了,温度更低了,露水更冷了,就会凝结成霜,万物都随着寒冷的增加而消失,增添了一份天地之间的凉意和空旷。

自然变化赋予每个节气相应的物候。古人把寒露分为三期:“雁来时,鸟入大水时,成蛤,菊有黄花时。”在寒冷的季节,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人”或“一”字形,向南迁徙。深秋,鸟儿无处可寻,海边突然多了许多蛤蜊,秋风中菊花盛开。

四季流转,风景多情。当大雁南飞,菊花盛开的时候,学者秋思舒展身体,绘制出色彩斑斓的深秋画卷。你看,鲁迅笔下的寒露是“几派清泉黄菊,一片寒露紫梨林”,鲜艳繁茂;在王安石眼里,是“空庭秋长,寒露夕露”,充满了孤独和惆怅;元稹诗中描绘“寒露惊秋夜,菊花变黄。千里风扫落叶,千里雁随太阳”,冷气十足。文人在感慨的时候抒发情怀,所以寒露节气多了几分诗情画意。

几千年来,季节的变化也影响和塑造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习惯,形成了独特的节气习俗文化。寒露前后,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这个时候的人应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芝麻是健脾和胃、调和五脏、抗衰老的佳品。因此,人们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寒露茶也有自己的味道。每年寒露节气的前三天、后四天采摘的茶叶称为“正秋茶”,是人们追求的优质秋茶。它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苦涩,而是有一股甜甜的香味,特别受老茶客的喜爱。

每逢寒露,江南人仍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由于气温迅速下降,太阳在深水中晒不透,所有的鱼都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因此被称为“秋钓”。寒冷的季节,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机。爬山、赏菊、看红叶成为沿袭至今的传统民俗活动。在北京,香山红叶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但看到山脚下的红叶,漫山遍野,涂抹着秋天的绚烂与辉煌,身临其境的人体会到“驻足坐爱枫树晚,霜叶红于二月”的宁静惬意。

吃芝麻,喝秋茶,品螃蟹,赏枫叶。寒露时节,先民们生活的智慧触动了我们的唇齿,广阔而宁静的天地和山川的美丽景色在我们眼前展开。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萦绕在我们心中!

寒冷的季节也是农忙的时候。有农民唱到,“冷的季节越来越冷,农民每天总是闲着。小麦种植依然红火,晚稻收割一抢而空。”此时,北方秋收即将结束,冬小麦正在紧张播种;南方单季晚稻开始收获,双季晚稻处于灌浆期。长期的农业生产经验提醒人们,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季节,必须加紧耕作,否则会影响下一年的收成。

“感冒后

寒露,天气虽冷,万物有好收成,孕育着新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享受秋天的宁静和富足,感受耕耘和收获的美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警惕冰箱里的食物变“炸弹”
近期随着我国多地出现高温天气,人们愈加频繁地使用冰箱。不过,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并非所有食物进了冰箱就等于进了“保险箱”,一些食物在冰箱中可能变身“隐形炸弹”。 “一开冰箱门,百香果‘嘭’一声炸了我一脸!”“冻了一夜的可乐,拿出来直接炸成两半”……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在冰箱前的惊魂一刻。从百香果汁、柠檬水到杨梅汁、杨枝甘露,甚至可乐、啤酒,都可能变身“炸弹”。 那么,这些常见食物为何

0评论2025-08-283

年轻人心理健康“充电”只需三招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晚上睡了个好觉,第二天整个人神清气爽,连心情都很“明媚”?或者,虽然昨晚没睡好,但今天吃到一个“来报恩的”的西瓜,或者去公园快走了一圈,心情竟也悄悄亮了起来?现在,科学告诉我们:这些日常的小选择,真的会改变你的内心世界。 一项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新研究,揭示了年轻人如何通过简单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充电”——不是手机,而是心理能量。这项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的研究,

0评论2025-08-282

特定神经元有助大脑微调血糖水平
在禁食或低血糖等压力情况下,脑部能调控葡萄糖释放,但这种调控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却鲜少被关注。据最新一期《分子代谢》杂志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下丘脑的一类特定神经元能帮助大脑在日常情况下维持血糖水平。 过去50年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会导致血糖水平波动,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一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VMH),该脑区负责控制饥饿、恐惧、体温调节及性活动。 此次,研究团队关注

0评论2025-08-282

碘伏能消毒还能护肤?
【流言鉴定科】 最近在部分社交媒体上,用碘伏去头屑、除黑头、嫩肤的帖子点击量颇高。这个看似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靠谱吗? “用碘伏洗头三天,头屑全消失”“用碘伏泡手能让皮肤变嫩”“用碘伏擦黑头,一周就可让毛孔隐形”……最近在部分社交媒体上,诸如此类的碘伏护肤帖子点击量颇高。这个看似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靠谱吗?科技日报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一探究竟。 仅有杀菌作用 网上这些碘伏“妙用”的理论

0评论2025-0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