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立冬已至,天地始冻,万物收藏。在这个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中国古代典籍中蕴藏着深邃的饮食智慧,与大家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古人早已洞见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藏”——藏阳气、藏精气、藏神气。而饮食作为养生的重要环节,也需要顺应天时。
滋阴潜阳,食养为本
《千金要方》提出:“冬月宜苦不宜咸。”这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中医认为冬季肾经当令,过咸伤肾,当以苦味坚阴。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富含生物碱,能促进代谢;而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富含花青素和微量元素,正是冬季养肾佳品。
《饮膳正要》记载:“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黍米(黄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其性温味甘,能益气补中。与之相似的还有糯米、高粱等谷物,在低温环境下能为人体提供持续能量。
根实之味,天地精华
《诗经》中“七月食瓜,八月断壶”描绘的正是冬季来临前储备根茎类作物的智慧。萝卜、山药、红薯等根茎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本草纲目》赞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含有的淀粉酶能促进消化。
温热补益,中庸之道
《周礼·天官》记载:“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强调冬季饮品宜温热。这不仅符合中医“寒者热之”的原则,从现代科学看,温热饮食能维持人体核心体温,减少能量消耗。但《养生随笔》也提醒:“冬月但宜加温,不可太热。”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古人早已认识到平衡的重要性。
发酵之智,冬藏妙法
《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冬季制作豆豉、酱曲的方法。这些发酵食品不仅便于储存,更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B12。在新鲜蔬菜匮乏的冬季,通过发酵食品补充有益的微生物和营养素,体现了古人非凡的智慧。
食药同源,预防为先
《神农本草经》将山药、枸杞等列为上品,“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冬季易发呼吸道疾病,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富含黏液质和多糖,能保护呼吸道黏膜,这与现代营养学强调的维护免疫功能不谋而合。
值得深思的是,古人强调“不时不食”(《论语·乡党》),冬季选择当令食材,既符合自然规律,也暗合营养学原理。如冬季盛产的大白菜,富含维生素C、钾元素和膳食纤维,在低温环境下正好满足人体需求。
立冬时节,重温《管子·形势解》的教诲:“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饮食之道,不仅在于选择什么食物,更在于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在恰当的时节用适当的方式滋养身心。这或许就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留给今人最珍贵的遗产——在舌尖上实现天人合一的智慧。
哈密瓜缘何四季甜(现场评论)
让技术更先进、机制更灵活,推动更多好种子破土而出、拔节孕穗,定能更好把握丰收的主动权,托举“舌尖上的幸福” “哈密瓜,一年都能吃!”从一季尝鲜到365天供应,去年在新疆哈密举办的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提出的愿景,如今已成现实。“哈密瓜自由”,彰显了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 创新之快,快在选育。过去测试新品种,科研人员追着节气、土壤、气候跑,到新疆、云南、海南挨个试,三年五载育一“
0评论2025-11-071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倒计时,饮用水的销售大战愈演愈烈。此前因“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等说法走红的碱性水,销量再次走高。那么,长期喝这种水真能达到商家宣传的保健效果吗?
健康功能缺乏科学依据支撑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沈立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在售的碱性水主要分三类,分别是人工添加小苏打粉调配的人工苏打水、通过电解工艺制作的弱碱性水以及天然弱碱性水,pH值在7.0至9
0评论2025-11-072
让国补政策温度转化为青年生活热度
又到“双11”,购物车的故事仍在上演。如今,随着“以旧换新”“绿色家电消费补贴”等国补政策登场,这场关乎年轻人、政策与消费的共振,正释放出新的活力。
过去,人们谈补贴,总离不开“便宜”二字。但对年轻人而言,价格并非唯一的吸引力。他们更关心消费背后的意义,是否环保、是否舒适、是否代表一种生活态度。比如,今年不少年轻人趁国补政策的东风,把老旧电视换成智能投影仪,把能耗高的冰箱换成节能款,把第一辆车选定
0评论2025-11-071
用创新成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编辑手记)
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机械臂,让残疾人重获抓握能力;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脑机接口技术正让“人机混合”“随心而动”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成为可能。 从科学幻想走向现实生活,要瞄准前沿、敢为人先,更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这一突破口,10余年持续技术攻关,从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研发,到极端环境下的人机协同,取得了一个个关键性进展
0评论2025-11-071
立冬至,这份养生防病“秘籍”请收好
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走低,天气干燥寒冷,人体机能也随之进入调整阶段。如何科学养生防病?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慢阻肺病患者宜温肾通络,坚持规范治疗
立冬之后,寒气渐重,慢阻肺病患者易出现气短、咳喘加重等现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指出,中医认为“寒伤肾阳”,肾不纳气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0评论2025-11-070
节令之美丨立冬:黄酒冬酿正当时
11月7日,以“立冬”为起始的冬季如约而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祭祖、饮宴、迎冬等传统民俗饱含了对一年辛劳的犒赏。
进入11月,在处处氤氲着醇厚悠然酒香的浙江绍兴,黄酒冬酿的大幕正被缓缓拉开,浸米、洗缸、蒸饭、投料……“立冬后的90天是黄酒酿造关键期。”绍兴一家酒厂的新一代掌门人吴兴刚介绍,酿酒是时间的魔法,也是古人遵循自然之道的馈赠。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
0评论2025-11-071
“一定要坚持到急救医生来”(守望)
午后的阳光照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一户民居。杨尖措看着怀里的女儿扎西玉珍,对记者说:“‘扎西’是吉祥的意思,‘玉珍’代表珍贵,希望她健康平安地长大。” 就在几个月前,这名当时还怀着7个月身孕的00后女子,跪在西宁市城东区政府西公交站旁的地上,双手用力按压一名陌生老人的胸膛,上演了一场紧急救援。 7月21日早上8点,杨尖措在政府西公交站候车时,听到“噗通”一声闷响。 “我转过身,看到有
0评论2025-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