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双11”,购物车的故事仍在上演。如今,随着“以旧换新”“绿色家电消费补贴”等国补政策登场,这场关乎年轻人、政策与消费的共振,正释放出新的活力。
过去,人们谈补贴,总离不开“便宜”二字。但对年轻人而言,价格并非唯一的吸引力。他们更关心消费背后的意义,是否环保、是否舒适、是否代表一种生活态度。比如,今年不少年轻人趁国补政策的东风,把老旧电视换成智能投影仪,把能耗高的冰箱换成节能款,把第一辆车选定为新能源车。他们在社交平台晒出的不再是省下多少钱,而是“家更漂亮了”“体验更高级了”。补贴成了生活升级的助推器,政策温度真正转化为了生活热度。
这体现了青年群体消费观念的代际演进。青年一代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对品质、体验与文化认同有更高要求,不再单纯追随品牌,而是主动寻找与自身价值观契合的消费选择。他们愿意为“懂自己”的产品买单,也希望政策能“懂他们”。这意味着,国补政策要想真正刺激青年消费,必须完成从单纯让利到情感共鸣的转变。
这种转变正在一些地方悄然发生。在一些城市的国补政策推介现场,不仅有相关政策解读,还有旧物改造展、低碳音乐会、环保手作体验等新潮体验区。部分地区的“焕新计划”让旧家电回收成为一种创意行为艺术,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拍照,让补贴政策成为一次轻松的社交体验。年轻人不再被动接受政策,而是在参与、体验、分享中,让国补变得“可感、可玩、可传播”。
国补与国潮的结合,也让青年消费的故事更有文化温度。近年来,新中式茶饮、国风妆造等潮流国货和消费新模式早已不只是“性价比”的代名词,而是自信与美学的象征。年轻人穿上汉服、打卡非遗集市、收藏国风盲盒,用消费表达身份与认同。政策若能在这个语境中发力,或将推动“国补”与“国潮”产生更为突出的叠加效应。
从更深层来看,青年群体消费的“热”不是冲动的热,而是更有方向、更有质感的热。有人称之为“理性升级”,也有人称之为“新质消费力”。年轻一代不再盲目追求多,而是追求更好;不满足于低价,而是期待真正的价值。国补政策若能顺势而为,不仅有利于激发青年群体的购买力,更能引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用补贴鼓励绿色出行、节能生活、智能升级,既让青年得到实惠,也让他们在选择中获得参与感与成就感。
当然,要让政策真正贴近年轻人,还需要语言和形式上的创新。政策不该只出现在新闻发布会里,也应该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出现在短视频、Vlog、直播间中,用更轻盈的表达进入青年的生活语境。与其让青年去理解政策,不如让政策主动去理解青年,用更具互动性、视觉化、社交化的传播方式,让“国补”成为青年主动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不是生硬的官方信息。
政策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拉动消费,重塑信心也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目标。真正有效的刺激,不应单纯强调“打几折”,也应关注是否打动人心。国补让年轻人的消费热情回来,不仅是因为他们被优惠吸引,更是因为他们看见了生活被理解的光。(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哈密瓜缘何四季甜(现场评论)
让技术更先进、机制更灵活,推动更多好种子破土而出、拔节孕穗,定能更好把握丰收的主动权,托举“舌尖上的幸福” “哈密瓜,一年都能吃!”从一季尝鲜到365天供应,去年在新疆哈密举办的哈密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提出的愿景,如今已成现实。“哈密瓜自由”,彰显了种业创新跑出加速度。 创新之快,快在选育。过去测试新品种,科研人员追着节气、土壤、气候跑,到新疆、云南、海南挨个试,三年五载育一“
0评论2025-11-071
碱性水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进入倒计时,饮用水的销售大战愈演愈烈。此前因“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等说法走红的碱性水,销量再次走高。那么,长期喝这种水真能达到商家宣传的保健效果吗?
健康功能缺乏科学依据支撑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沈立荣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在售的碱性水主要分三类,分别是人工添加小苏打粉调配的人工苏打水、通过电解工艺制作的弱碱性水以及天然弱碱性水,pH值在7.0至9
0评论2025-11-072
用创新成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编辑手记)
通过脑电信号控制机械臂,让残疾人重获抓握能力;高精度解码神经信号,实现对大脑的“意念读取”……脑机接口技术正让“人机混合”“随心而动”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成为可能。 从科学幻想走向现实生活,要瞄准前沿、敢为人先,更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这一突破口,10余年持续技术攻关,从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研发,到极端环境下的人机协同,取得了一个个关键性进展
0评论2025-11-071
中疾控:立冬到,多吃这些食物更养生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立冬已至,天地始冻,万物收藏。在这个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中国古代典籍中蕴藏着深邃的饮食智慧,与大家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古人早已洞见冬季养生的核心在于“藏”——藏阳气、藏精气、藏神气。而饮食作为养生的重要环节,也需要顺应天时。
滋阴潜阳,食养为本
《千金要方》提出:“冬月宜苦不宜咸。”
0评论2025-11-071
立冬至,这份养生防病“秘籍”请收好
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气温逐渐走低,天气干燥寒冷,人体机能也随之进入调整阶段。如何科学养生防病?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慢阻肺病患者宜温肾通络,坚持规范治疗
立冬之后,寒气渐重,慢阻肺病患者易出现气短、咳喘加重等现象。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指出,中医认为“寒伤肾阳”,肾不纳气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0评论2025-11-070
节令之美丨立冬:黄酒冬酿正当时
11月7日,以“立冬”为起始的冬季如约而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祭祖、饮宴、迎冬等传统民俗饱含了对一年辛劳的犒赏。
进入11月,在处处氤氲着醇厚悠然酒香的浙江绍兴,黄酒冬酿的大幕正被缓缓拉开,浸米、洗缸、蒸饭、投料……“立冬后的90天是黄酒酿造关键期。”绍兴一家酒厂的新一代掌门人吴兴刚介绍,酿酒是时间的魔法,也是古人遵循自然之道的馈赠。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
0评论2025-11-071
“一定要坚持到急救医生来”(守望)
午后的阳光照进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一户民居。杨尖措看着怀里的女儿扎西玉珍,对记者说:“‘扎西’是吉祥的意思,‘玉珍’代表珍贵,希望她健康平安地长大。” 就在几个月前,这名当时还怀着7个月身孕的00后女子,跪在西宁市城东区政府西公交站旁的地上,双手用力按压一名陌生老人的胸膛,上演了一场紧急救援。 7月21日早上8点,杨尖措在政府西公交站候车时,听到“噗通”一声闷响。 “我转过身,看到有
0评论2025-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