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一种蔬菜,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它的外形有点像丝瓜,但味道不一样。它还有各种做法,比如炒着吃,煲汤等等。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这种蔬菜。接下来,边肖将继续介绍三种不应该吃西葫芦的人,帮助你更好地了解。
三种人不宜吃西葫芦
1.肠胃疾病人士
有肠胃病的人免疫力下降,不建议吃这种西葫芦,会刺激肠胃。尤其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加重胃炎,引起不适。为了身体健康,不要随便吃西葫芦。
2.自身有免疫疾病人士
因为这种西葫芦含有干扰素,可能会干扰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加我们身体的负担。所以免疫力差的人不要吃,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3.体寒之人
如果体质偏寒的人,避免吃一些寒凉的食物。这种西葫芦属于寒性食物。如果平时吃多了,会加重体寒,经常手脚冰凉,要注意。
炒西葫芦致癌是真的吗
西葫芦致癌的说法不成立,也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证明西葫芦致癌。西葫芦经过长时间高温加热后,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西葫芦本身不致癌,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是非常好的日常蔬菜。西葫芦高温加热会产生丙烯酰胺。过量摄入丙烯酰胺可能会损害神经系统,丙烯酰胺也是一种致癌物质。只有长时间加热到120以上才能产生丙烯酰胺。所以,如果你掌握了怎么吃,是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的。
以上就是边肖介绍的三种人不应该吃西葫芦,油炸西葫芦会致癌这一说法的全部内容。经过了解,喜欢肠胃疾病、体寒、免疫力下降的人应该避免食用。
共饮共食藏隐患 中疾控提示警惕“亲吻病”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校园里递过来的半杯奶茶、运动后共饮的矿泉水、课间凑在一起分享的零食……这些青春里常见的互动,可能藏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隐患。
这种病简称“传单”,因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故也俗称“亲吻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严
0评论2025-09-103
换季关节疼?可能是骨骼 “缺营养”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无锡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骨骼是身体的支柱,默默地承担重量、保护脏器、支撑运动,但它并非一成不变的“石头”,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组织。要想拥有一身强健的骨骼,必须从年轻时开始储备,并在每个年龄段给予它恰当的关怀。
儿童与青少年期(0-20岁):投资“骨银行”的黄金时代
这是骨骼生长的巅峰期,骨量持续积累,直至达到“峰值骨量”。这相当于为一生的骨骼健康存下最丰
0评论2025-09-101
中疾控:请别忽略这句话,他们可能正在求救!
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当“我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这句话被轻轻说出口,它可能不是冷冰冰的抱怨,而是正在你旁边、努力把呼吸调成正常频率的求救。很多轻生的人曾经都说过这句话,如果大家能够及时察觉,说不准就能挽救身边人的生命。
为了呼吁更多人意识到并关注自杀这种威胁全球的严峻公共健康问题,国际自杀预防协会(IASP)与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将每年9月10日
0评论2025-09-105
护航开学季,这些监管已到位
安全无小事,儿童、学生用品安全与校园用餐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就相关内容答记者问,回应社会关切。王秋苹介绍,正值开学季,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相关举措与专项行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安全保障。
筑牢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防线
开学季正是儿童玩具、文具、校服等产品的消费高峰期。日前,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
0评论2025-09-100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近日,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思类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iBRAIN脑电联盟、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有望为因渐冻症、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
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语言解码领域,特别是针对中文这一复杂语言系统的
0评论2025-09-1052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刚性电极,这种柔软的探针能显著
0评论2025-09-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