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可通过血铅检测、尿液检测和毛发检测三种方法确诊,其中静脉血铅检测是金标准。长期接触含铅涂料、污染水源或工业废气是常见诱因,儿童和孕妇需重点筛查。

1. 血铅检测
静脉采血测量血液中铅浓度是最准确的诊断方式。成人血铅水平≥100μg/L、儿童≥50μg/L即提示中毒。检测前需避免使用含铅化妆品,采血器具需无铅化处理。部分医疗机构提供指尖血快速筛查,但精确度较静脉血低15%左右。
2. 尿液检测

24小时尿铅排泄量测定适用于慢性中毒评估。收集全天尿液样本,正常值应<80μg/24h。该方法可反映长期铅蓄积情况,但受肾功能影响较大。检测前3天需停止服用铁剂、钙剂等干扰药物。
3. 毛发检测
通过分析发根部位铅含量评估3-6个月内的暴露史。每克毛发含铅量>5μg提示慢性暴露,适合追踪污染源。需注意染发、烫发会干扰结果准确性,建议取枕部未处理的新生头发2-3厘米送检。

预防铅中毒需定期监测高风险人群,包括从事蓄电池制造、焊接作业的工人,居住于老式住宅的儿童,以及长期饮用井水的居民。发现超标应立即脱离污染环境,血铅>450μg/L需住院进行驱铅治疗。日常多摄入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牡蛎等,能减少铅吸收。
受到人身伤害 如何正确主张误工费?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误工费是常见的赔偿项目之一。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其他侵权纠纷,受到人身伤害的一方都有可能因受伤而无法正常工作,以致收入受损。那么,在提起诉讼时如何主张误工费?应该怎么举证?
案例一
靠住院延长误工期使不得
2024年6月28日,赵南驾驶小轿车时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老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老刘受伤,交管部门认定赵南负事故全部责任,老刘无责任。事故发生后,老刘于2024年6月28日被送
0评论2025-07-143
小心掉进“减肥陷阱”(名医讲堂)
如今,健康体重管理成了全民热点话题。然而,不少人辛辛苦苦减肥,结果却越来越肥,不见成效,这可能是掉进了“减肥陷阱”。 陷阱一:运动后就能放肆吃 “今天跑了5公里,奖励自己吃个炸鸡、喝杯奶茶!”您是否也有这种补偿心理?如果有,那么您已经掉进减肥的第一个坑里。 跑步5公里大概消耗500大卡,但是它所消耗的热量在炸鸡和奶茶这种“热量炸弹”面前就不够了,一杯珍珠奶茶的热量可能超过600大卡。两者相抵
0评论2025-07-142
撞树舒经活络?当心撞出一身病
清晨的公园里,总能找到健身爱好者拿腰背、胳膊“砰”“砰”撞树的身影。有些人认为树皮粗糙、凹凸不平,通过用身体撞树,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盲目撞树锻炼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撞树锻炼的风险
血管损伤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撞树可能导致血管内斑块脱落,引发脑梗、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肌肉骨骼损伤撞击力度过大容易造成
0评论2025-07-142
“生物人工智能”系统创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ROTEUS的“生物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通过模仿自然进化过程,能在几周内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分子,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带来突破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上,不仅展示了生物技术与AI融合的前景,更可能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关键工具。
PROTEUS系统基于定向进化技术,这是一种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进化力量的成熟方法,换句话说,是“将
0评论2025-07-142
空调vs风扇 谁是健康睡眠守护神?
进入七月暑热难耐,吹风扇和开空调的健康之争“再现江湖”。有人认为整晚开着空调睡觉可能会得“空调病”,所以夜里吹风扇睡觉比开空调更健康。其实不然,所谓的自然风也并不代表一定健康,气温超过人体适应温度、湿度时,要果断开空调……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网罗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中招儿了没?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
0评论2025-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