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当心“小胖墩”变成“小病号”(民生一线)

2025-05-29 10:01420people

20世纪80年代,一项调查在全国开展,结果显示,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为0.1%。

《中国儿童肥胖健康报告与防控策略》显示,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增至9.6%。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显示,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

5月19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联合全国近30家儿童医院开展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调研,回收的近300份肥胖儿童有效问卷显示,超重给孩子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比例高达85.6%,而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达53.3%。

肥胖背后隐藏着健康隐患,关乎儿童身体代谢、心理健康以及成年期疾病的风险防控。

肥胖易引发身体和心理疾病

今年春节假期,学清(化名)正和亲友们一起庆祝新年,突然出现精神变差、呼吸急促等问题。

12岁的学清从小爱吃爱笑,虽然一直有点胖,但长辈们都觉得这是“有福气”。10岁那年,学清的体重开始猛涨。两年不到,身高一米七五的他,体重已经超过了200斤。

家人赶紧将学清送到县医院,医生说,孩子是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需要尽快转到上级医院。

“之前总以为孩子还在长身体,胖点没事。没想到肥胖真的会带来生命危险。”学清母亲说。

同样因肥胖来到医院的还有恒恒(化名)。恒恒今年10岁了,但恒恒爸爸总感觉儿子的生殖器发育明显滞后。在泌尿科诊室里,医生的检查也证实了这个担忧——由于肥胖,恒恒的生殖器被腹部脂肪完全遮盖,发育程度仅相当于六七岁儿童。

“儿童青少年肥胖就像给身体裹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阻碍正常的性发育。男生容易出现雄性激素低下,导致隐睾、隐匿性阴茎等问题。女生容易出现雄性激素过高,造成性早熟或月经不调,甚至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营养科主任医师、体重管理中心负责人赵红梅告诉记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周雪莲介绍,肥胖容易引起代谢类疾病,比如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等,同时还可能诱发心理问题。

晓峰(化名)本是一个开朗的孩子,但8岁时已经有110斤了。9岁时,晓峰的体重开始迅速增长,很快就到了220多斤。当意识到自己越来越胖之后,晓峰把自己锁在屋里,不去上学,也不跟家人交流,每天不停地吃,最终确诊了轻度抑郁。

调研显示,在肥胖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的身体问题中,脂肪肝占比最高,为32.2%;高胰岛素血症或2型糖尿病和性早熟或性发育迟缓次之,占比均为23.3%;其次是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53.3%被调查的肥胖儿童青少年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周雪莲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肥胖导致心理问题比较常见。家长要正确引导,在孩子减肥过程中多采取鼓励的态度,也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状况,一旦出现受到同学歧视的问题,要尽快和老师沟通。”

运动和饮食是关键因素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突然变得内向……我们在门诊注意到,很多孩子出现这些问题都是肥胖导致的,需要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北京友谊医院减重及代谢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鹏说。

张鹏介绍,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基因遗传;使用激素药物等,比如有些孩子患有肾病综合征,要长期使用激素,进而导致肥胖;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每天摄入能量远多于身体所需,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我们发现很多‘小胖墩’小时候常常进食过多,导致胃被撑得很大,总是处于一种脑饥饿的状态,进食的想法难以控制。”张鹏说,此外,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和社交压力都越来越大,吃成了他们最便捷的解压途径。

周雪莲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大家对于健康饮食的意识仍有待加强,很多家庭里,大人围着孩子转,有好吃的都习惯给孩子,儿童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

儿童青少年肥胖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翼飞说,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加之学业压力大,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压缩;同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快餐和零食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容易形成“热量过剩但营养不良”的现象。还有很多家长抱着“孩子胖点是福”的观念,缺乏营养知识,容易导致喂养过度。

管理儿童体重,全社会在行动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去年启动实施了“体重管理年”行动,下一步将继续推动政府、行业、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要求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儿童肥胖综合预防和干预。

2025年春季学期,各地教育部门密集出台文件,要求落实中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综合体育活动两小时”。北京发布中小学“体育八条”,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云南启动壮苗行动,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陕西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此外,多地儿童医院还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和儿童减肥夏令营,帮助儿童青少年科学减重。

“忽视肥胖”是很多“小胖墩”家长的共同特点。周雪莲和张鹏告诉记者,他们在义诊中发现,带孩子就诊的家长中,很少有人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远远低估了肥胖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伤害。

“儿童体重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干预的新格局。”胡翼飞说,儿童的生活习惯往往受到家庭影响,家长应加强对肥胖危害的认识,以身作则,从日常饮食、生活规律、情绪引导等多方面塑造良好家庭氛围。

由于儿童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赵红梅建议,学校方面加强体育课程,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遇到恶劣天气,可安排孩子们在室内开展有氧运动。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9日 14 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受到人身伤害 如何正确主张误工费?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误工费是常见的赔偿项目之一。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其他侵权纠纷,受到人身伤害的一方都有可能因受伤而无法正常工作,以致收入受损。那么,在提起诉讼时如何主张误工费?应该怎么举证? 案例一 靠住院延长误工期使不得 2024年6月28日,赵南驾驶小轿车时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老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老刘受伤,交管部门认定赵南负事故全部责任,老刘无责任。事故发生后,老刘于2024年6月28日被送

0评论2025-07-144

小心掉进“减肥陷阱”(名医讲堂)
如今,健康体重管理成了全民热点话题。然而,不少人辛辛苦苦减肥,结果却越来越肥,不见成效,这可能是掉进了“减肥陷阱”。  陷阱一:运动后就能放肆吃  “今天跑了5公里,奖励自己吃个炸鸡、喝杯奶茶!”您是否也有这种补偿心理?如果有,那么您已经掉进减肥的第一个坑里。  跑步5公里大概消耗500大卡,但是它所消耗的热量在炸鸡和奶茶这种“热量炸弹”面前就不够了,一杯珍珠奶茶的热量可能超过600大卡。两者相抵

0评论2025-07-144

撞树舒经活络?当心撞出一身病
清晨的公园里,总能找到健身爱好者拿腰背、胳膊“砰”“砰”撞树的身影。有些人认为树皮粗糙、凹凸不平,通过用身体撞树,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盲目撞树锻炼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撞树锻炼的风险 血管损伤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撞树可能导致血管内斑块脱落,引发脑梗、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肌肉骨骼损伤撞击力度过大容易造成

0评论2025-07-143

“生物人工智能”系统创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ROTEUS的“生物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通过模仿自然进化过程,能在几周内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分子,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带来突破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上,不仅展示了生物技术与AI融合的前景,更可能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关键工具。 PROTEUS系统基于定向进化技术,这是一种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进化力量的成熟方法,换句话说,是“将

0评论2025-07-146

空调vs风扇 谁是健康睡眠守护神?
进入七月暑热难耐,吹风扇和开空调的健康之争“再现江湖”。有人认为整晚开着空调睡觉可能会得“空调病”,所以夜里吹风扇睡觉比开空调更健康。其实不然,所谓的自然风也并不代表一定健康,气温超过人体适应温度、湿度时,要果断开空调……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网罗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中招儿了没?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

0评论2025-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