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高考冲刺期 这五类风险食物少吃

2025-06-03 10:0070people

身体与大脑如同精密仪器,需要优质“燃料”才能高效运转。高考在即,科学膳食对考生维持良好认知与情绪稳定,改善体能储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五类常见食物,过多摄入可能会影响考生的备考状态。快来跟营养师学习如何“避坑”吧。

避免

大量摄入高糖饮食

如含糖饮料、蛋糕、曲奇、甜品等富含精制糖的食物,都可以视作高糖饮食。备考期间,应避免“糖瘾”加剧情绪波动与倦怠感循环,其不利于正在高强度使用大脑的备考学生提高认知效率。

血糖波动影响认知功能 高糖饮食,尤其是大量摄入高升糖指数(GI)的精制糖类或添加糖饮食,会迅速引起血糖升高,继而诱导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血糖迅速下降。这种“高-低”的血糖波动可能会导致: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以及疲劳感增强。

这种现象被俗称为“晕碳”,在科学上可解释为低血糖反应性疲劳——即在高糖摄入后数小时内因胰岛素反应过度导致血糖过快下降,从而出现脑供能不足的症状。

加速维生素B族的消耗 高糖代谢会加速维生素B族的消耗,干扰神经递质代谢(如5-羟色胺、多巴胺),增加氧化应激负荷。这可能会让人更容易感到疲劳,还可能加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记忆力下降等不适。

避免

大量摄入高油高脂食物

高考冲刺期间,建议考生尽量少吃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肥肉、烘焙点心等高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食物。主要因为其高脂、高热量和低营养密度的特点,会对学习效率和身体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高油高脂食物会延缓胃排空,引发腹胀、嗳气、困倦等不适感,影响学习期间的注意力与反应速度。长期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血脂升高、体重增加,干扰代谢节律和激素水平,尤其不利于夜间睡眠和晨起清醒状态。

避免

大量摄入刺激性饮品

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大多含咖啡因,并不适合作为孩子们备考的“提神神器”。尤其对于青少年,尚处于神经系统发育阶段,对咖啡因更为敏感。

这类饮料虽能短暂提升注意力和警觉性,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心悸、精神亢奋、焦虑、睡眠障碍等副作用,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和第二天的备考效率。

避免

摄入任何形式的生食

诸如溏心蛋、刺身、生腌海鲜等生食,建议就先别吃了。高考在即,食物应充分做熟,尽量减少病原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的急性胃肠炎风险,为保持学习节奏与考试发挥保驾护航。此外,对于外购熟食,如卤味、熟肉制品等,必须彻底复热至中心温度75℃以上,以有效杀灭潜在细菌和病毒。 熟食在运输、存储过程中若温控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复热不仅是提升口感,更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同时,在家庭和食堂备餐过程中,还应严格落实“生熟分开”原则,具体包括:切水果的刀具和案板不得与处理生肉的工具混用,防止交叉污染。 肉类烹饪务必全熟,生食食材应完全避开学生餐桌。

避免

尝试陌生的新鲜食物

为最大限度降低食物过敏或胃肠不耐受带来的健康风险,建议考生尽量不要尝试此前没吃过的食物,以免影响学习状态或临近考试的身体稳定性。

此外,新食物在口感、风味或消化方式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食欲下降或消化负担加重。维持饮食的规律性和熟悉性有助于保障肠道稳定、营养吸收和大脑供能。

因此,建议备考期间坚持既往饮食习惯,避免因“尝鲜”带来不必要的身体不适。

科学补给跑赢“脑力马拉松”

在高考这样一场“脑力马拉松”中,饮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维稳情绪、保护肠胃、保障脑力的关键“作战补给”。以下几个饮食小tips,助你吃得安心。

清淡饮食少点刺激 高考备考及应考阶段应以清淡、均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过咸和过辣的刺激。过咸的食物不仅加重肾脏负担,还会促使口干舌燥,频繁喝水、上厕所,影响学生的专注力;而辛辣食物容易刺激肠胃,甚至诱发炎症,对本就紧张的考生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

当心食物中的暗器误伤 像螃蟹、鸡爪、淡水鱼类等刺多或带壳的食物,虽然美味,但吃的时候往往需要“分心操作”,一不小心还可能划伤口腔或食道。高考临近,这类食物可以先缓一缓,安全与效率更重要。

女生“那几天”吃点红肉 女生经期碰上考试,提前3天可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帮助改善疲劳,让状态更稳定。

家中常备健康零食“应急能量包” 如无盐坚果、香蕉、小包装蓝莓、全麦饼干、酸奶等,既能及时补充能量,又不会造成肠胃负担,关键时刻补充一点,不慌不乱。

三餐合理无需过度“特殊对待” 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有助于在备考和高考期间为脑力消耗提供持续能量,保障身体健康和脑力充沛。家长不需过度强调"特殊对待",减少考生心理负担。首先,应坚持规律进餐,保证三餐营养均衡,避免因错过餐次导致血糖波动和注意力下降。其次,应做到主食充足,如孩子胃肠耐受可,酌情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如糙米、燕麦等。

蛋白质摄入需多样化,推荐优质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结合,如瘦肉、鱼类、鸡蛋、奶制品及大豆制品多样化安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果,如菠菜、胡萝卜、蓝莓等,有助于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改善神经紧张度。零食、饮料摄入须有节制,鼓励摄入白开水、矿泉水,晚上可饮用温牛奶助眠。

本组文/李融融(北京协和医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受到人身伤害 如何正确主张误工费?
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误工费是常见的赔偿项目之一。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其他侵权纠纷,受到人身伤害的一方都有可能因受伤而无法正常工作,以致收入受损。那么,在提起诉讼时如何主张误工费?应该怎么举证? 案例一 靠住院延长误工期使不得 2024年6月28日,赵南驾驶小轿车时与骑行电动自行车的老刘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老刘受伤,交管部门认定赵南负事故全部责任,老刘无责任。事故发生后,老刘于2024年6月28日被送

0评论2025-07-143

小心掉进“减肥陷阱”(名医讲堂)
如今,健康体重管理成了全民热点话题。然而,不少人辛辛苦苦减肥,结果却越来越肥,不见成效,这可能是掉进了“减肥陷阱”。  陷阱一:运动后就能放肆吃  “今天跑了5公里,奖励自己吃个炸鸡、喝杯奶茶!”您是否也有这种补偿心理?如果有,那么您已经掉进减肥的第一个坑里。  跑步5公里大概消耗500大卡,但是它所消耗的热量在炸鸡和奶茶这种“热量炸弹”面前就不够了,一杯珍珠奶茶的热量可能超过600大卡。两者相抵

0评论2025-07-142

撞树舒经活络?当心撞出一身病
清晨的公园里,总能找到健身爱好者拿腰背、胳膊“砰”“砰”撞树的身影。有些人认为树皮粗糙、凹凸不平,通过用身体撞树,可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然而,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盲目撞树锻炼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撞树锻炼的风险 血管损伤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撞树可能导致血管内斑块脱落,引发脑梗、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肌肉骨骼损伤撞击力度过大容易造成

0评论2025-07-142

“生物人工智能”系统创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PROTEUS的“生物人工智能(AI)”系统。该系统通过模仿自然进化过程,能在几周内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分子,为药物研发和生物技术带来突破性进展。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期刊上,不仅展示了生物技术与AI融合的前景,更可能为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提供关键工具。 PROTEUS系统基于定向进化技术,这是一种在实验室模拟自然进化力量的成熟方法,换句话说,是“将

0评论2025-07-142

空调vs风扇 谁是健康睡眠守护神?
进入七月暑热难耐,吹风扇和开空调的健康之争“再现江湖”。有人认为整晚开着空调睡觉可能会得“空调病”,所以夜里吹风扇睡觉比开空调更健康。其实不然,所谓的自然风也并不代表一定健康,气温超过人体适应温度、湿度时,要果断开空调……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揭晓,网罗近期热门的健康流言,快来看看你中招儿了没?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

0评论2025-0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