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守正创新 让中医好方变好药

2025-07-08 10:00190people

今年5月,历时20年研发的国家1.1类中药创新药益气通窍丸通过Ⅲ期临床试验于全国上市,将用于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同时开展采集1万例样本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

中药创新药,指处方未在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及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收载,具有临床价值,且未在境外上市的中药新处方制剂,多指由多味饮片、提取物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方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把中医好方变为创新好药?

激活名方,创新药精准有效

“一纸数据,激活两道名方。”实验室内,药香四溢,扬子江药业集团中药研究院院长侯金才手捧试验结果,感慨万千。

益气通窍丸是结合现代经验方“过敏煎”的有效成分,采用现代制药技术精心研制而成。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经典名方中的黄芪、防风等几味药材可协同作用于疾病的多个环节,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显著;现代社会过敏原增多,经典名方融入今方‘过敏煎’,则更精准作用于过敏环节,提升抗过敏效果。”侯金才说,以现代“精准医学”提炼中医智慧精华,根据现代“疾病谱变化”完善经典,是研制中药创新药的第一步。

疗效如何,需要现代数据研究的验证。

侯金才介绍,根据新药临床Ⅲ期对照试验结果,治疗组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其中“流涕症状消失率”达到52.65%,“流泪症状消失率”高达80.97%。有30%的患者在用药两周后,一年内未见鼻炎复发,这表明新药在治疗鼻炎方面具有潜在的长期效果。

“从‘经验支撑’到‘数据支撑’,一直是名方转化的研发难点。”侯金才说。益气通窍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据了解,这款新药的研发团队计划构建一个专病数据库,开展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研究。该研究预计将涵盖超过100家研究中心,纳入多达1万例样本,旨在为新药的临床价值评估提供更为充分、可靠的科学证据。

做好中药,数智技术提升质量

经典配方以药材重量定量,而药材有效成分会随地域、气候和种植技术产生含量变化。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稳定,考验着现代制药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益气通窍丸的14味药材,均源自优质产区和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的规范化种植基地,数字技术贯穿种植、采摘、加工至销售,实现全链条质量追溯。

“研末,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这是古籍中“玉屏风散”的炮制法——经典名方多为汤剂,1.1类中药创新药则以“提取物”组成制剂,这一转变,考验着科研人员“取其精华”的能力与智慧。

位于江苏泰州的扬子江龙凤堂中药产业园区,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高达80%以上。益气通窍丸的主要药味黄芪在提取液车间经过4道主要工序,源源不断地从药材变身“浓缩提取液”。

车间主任王明15年前刚入行时,向老一辈煎药师傅学得一身中药炮制技艺。随后10年,他每日坚守在高温锅炉旁亲手煎药,手动操控各类阀门。“当时全凭经验,品质波动比较大。”王明说。

2020年,智能提取车间建成投产。王明转行当上工程师,学习中药炮制的理论和现代化学知识,优化智能控制系统中各个参数。

如今,上百道控制阀门,都由智能系统控制。车间生产的提取液品质均匀,药效更为稳定。

用好中药,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以“中药+”促进产业延链发展,丰富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等产品高质量供给。

运用AI技术挖掘纳豆、红曲的功效,推出纳豆红曲胶囊;依托中药材胖大海,精心打造了蓝芩喉糖、软糖、固体饮料及茶包等多元化产品线;利用中药材黄芪,创新推出了“时尚单品”黄芪咖啡……扬子江药业集团市场部负责人谷成明介绍:“中医文化讲究‘药食同源’,我们已有超过30款含有中药材成分的保健品、零食在售。”

“以公益行动培育中医文化应用场景,是中医药行业市场营销的新动向。”谷成明介绍,普及中医健康服务,扬子江药业集团在全国开展多场院士和中医专家义诊;弘扬中医健康文化,组织员工与市民共练八段锦;为提升公众对中医的科学认识,和媒体携手推出健康系列节目。

“挖掘好中医药在‘治未病’领域的独特优势。”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徐浩宇表示,企业正在大健康产业深耕开拓,努力让更多符合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8日 13 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流感疫苗组分每年更新,匹配当季流行株
“目前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匹配性更高。”11月10日,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的问题时表示,与疫苗株抗原性相类似的流行株比例超过95%。 针对少部分公众认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打了疫苗也防不住”的误解,王大燕明确表示,虽然流感病毒容易

0评论2025-11-114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品种多达2000多个,栽培历史长达2700年以上。 萝卜普遍热量偏低,具有维生素C、钾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为丰富等营养特点,是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人群的理想食物。同时,萝卜还含有胡萝卜素、甲硫素、莱菔甙等生物化学活性成分以及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等有

0评论2025-11-112

日常使用多种语言能延缓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衰老》10日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调查了27个欧洲国家超过86000人的信息,发现多语言能力(日常使用超过一种语言)能延缓衰老速度。 衰老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与认知衰退和功能障碍有关。过去的研究提出,使用多语言可能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依赖临床队列和间接测量衰老指标等因素,相关证据并不一致。 位于爱尔兰的全球脑健康研究所团队分析

0评论2025-11-112

胆固醇偏高 是吃鸡蛋惹的祸?
经常有患者向我咨询“胆固醇偏高了,是不是不能吃鸡蛋了,尤其是蛋黄”,究竟胆固醇偏高是否跟吃鸡蛋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 蛋黄中的胆固醇,属于膳食胆固醇。所谓膳食胆固醇,就是存在于食物中的胆固醇,比如含油脂较多的肉类、鸡蛋、黄油和全脂乳制品。另外,在加工肉类中也含有较多膳食胆固醇,比如香肠、腊肉等。 而医院检查出的胆固醇偏高,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人体不是一

0评论2025-11-115

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光明时评】 街边菜市场里,老年人不再依赖塑料袋,而是拿着自备的环保布袋仔细挑选蔬菜水果;咖啡馆里,中年人自带杯子,享受每杯咖啡便宜两元的实惠;年轻人在点外卖时,主动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这些日常生活场景,正是绿色消费在我国悄然成长的痕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期,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

0评论2025-11-111

“老幼共托”托起“朝阳与夕阳”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国内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所谓“老幼共托”,是指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在空间上紧邻设置,通过有组织或自发性代际交流活动,促进老幼群体间互利、融合。 “十四五”规划设置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专章,明确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提出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0评论2025-11-114

进博观潮 看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落下帷幕,但进博“汇”全球、消费“惠”生活的乐章依然在延续。 近年来,进博会持续强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的定位,逐渐成为观察消费升级新趋势的最佳前沿。本届进博会上,“智能”“个性”“悦己”“绿色”“健康”“情绪”等词汇高频涌现,勾勒出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消费升级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精

0评论2025-11-114

“一老一小”如何更好融在一起
“有些年轻夫妇生育时,父母年事已高,难以承担高强度带娃责任,以致在养老和托育两方面同时面临压力。”近日,四川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养老托育一体化”课题组成员石璐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养老托育一体化”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将养老服务与托育服务整合在同一空间或邻近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与代际互动。”在对国内外养老托育一体化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后,石璐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

0评论2025-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