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三伏天如何科学防暑祛湿?中医专家张声生支招

2025-07-18 16:00480people

伏天将至,此时既是阳气鼎盛的养生期,也是冬病夏治的关键窗口。为向大众传递夏季养生要诀,帮助不同体质人群祛暑祛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揭秘中医视角下的夏季养生智慧。

夏季过度贪凉存在健康风险

夏季炎热,公众解暑时易依赖冷饮、冰镇食物、空调等“冰式降温”,但这些行为看似解暑,实则容易带来健康危害。

为何很多人在夏天还会出现手脚冰凉等情况?张声生说,这是夏季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气候潮湿闷热时“湿邪”侵入人体造成湿气阻滞的表现。湿气具有“粘滞、重浊、趋下而行”三大特征。湿气重浊则可出现头重如裹、身似灌铅、四肢酸懒、身重而痛等症状;湿气黏滞则可出现舌苔厚腻、排便不畅等症状;湿阻气机、损伤阳气则可出现食欲减退、脘腹胀满、腹痛腹泻、手脚冰凉等症状。

冰饮、空调等降温方式,是否会增加体内湿气?张声生说:“这些方式有利于降温防暑,但应凡事有度。以冰饮为例,寒凉之物能消暑也能收引,天气炎热情况下摄入大量冰水不仅会导致体内湿气增加而出现腹泻、腹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胃肠道黏膜损伤等情况。此外,夏季炎热,机体处于一种高代谢状态,排汗本身也是一种祛湿方式,若大汗淋漓地进入较低温度的空调房,会造成毛孔关闭,不利于排湿。”

防暑湿要科学选择食物药物

夏季暑湿当令,湿邪容易侵袭人体,而三伏天正是祛湿好时节。如何利用食物和药物防暑、祛湿呢?

在介绍科学有效的防暑祛湿方法时,张声生说:“防暑祛湿药物中,藿香是主要中药之一,这一类药物以芳香化湿见长,可有效提神醒脾。所以中医主要化湿方法一是芳香化湿,若出现头重如裹、食欲缺乏等症状,闻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也有一定的效果;二是淡渗利湿,若出现小便黄、大便粘腻等情况,可食用荷叶、赤小豆、莲子、芡实等食物,湿热症状要用苦寒(性寒味苦)、湿寒症状要用苦温(性温味苦)的药食同源食材祛湿;三是健脾升阳气中药化湿,同时祛风的中药也可胜湿;四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喝温水、保持情绪平衡和充足睡眠等。”

对于不同人群应如何选择防暑祛湿药物,张声生解释道,吹空调导致头痛鼻塞和喝冰饮导致胃痛、腹泻的上班族,容易出现舌苔厚腻等情况,多属于外感风寒、内有湿滞,可使用藿香正气类药物进行治疗;吃冰镇西瓜后腹泻腹痛的人群,要尽量避免将食物从冰箱拿出后马上食用,寒主收引,寒性食物会影响儿童、老人等脾胃虚弱人群的脾胃功能,出现腹泻等情况,若轻微腹泻和脾胃不适,可以挑选不含酒精、适用人群更广泛的藿香正气口服液进行缓解,若严重腹泻则需紧急送医就诊;对于夏季出行人群,建议要做好防晒、避免在太阳下直射,要充足睡眠、注意饮食卫生,还要备一些藿香正气、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醒脾药物。此外,还可携带止泻药物和消食药物,保障旅行健康安全。

如何识别中暑和科学处理

高温高湿环境下,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如何分辨其中暑类型并予以帮助呢?

“中暑一般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类。”张声生说,先兆中暑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大量出汗等表现,喝水、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和休息一下大多可恢复;轻度中暑者会在先兆中暑基础上出现体温升高、脸色干红、心跳加速和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可以迅速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人丹或十滴水等防暑药物干预,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或密封环境,打开衣袖散热并饮用清凉饮料补充水分,一般几小时内大多可恢复;重度中暑者会出现意识丧失、高热不退等情况,这时要解开中暑者衣扣散热,到阴凉处喂水,同时迅速拨打120寻求医务人员帮助或紧急就医。

如果身边没有防暑药物,该如何防治中暑?张声生分享了三个穴位:一是曲池穴,屈肘成直角,肘弯横纹尽头凹陷处就是曲池穴,按2至3分钟可有助于清暑热;二是合谷穴,拇指食指并拢时,手背隆起的高点即此穴,对着食指方向按,几分钟即可;三是内关穴,该穴位于前臂前区,腕横纹下两寸(3指),若外出时出现恶心、头晕等先兆中暑情况,按2至3分钟大多可见效。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流感疫苗组分每年更新,匹配当季流行株
“目前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匹配性更高。”11月10日,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的问题时表示,与疫苗株抗原性相类似的流行株比例超过95%。 针对少部分公众认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打了疫苗也防不住”的误解,王大燕明确表示,虽然流感病毒容易

0评论2025-11-113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品种多达2000多个,栽培历史长达2700年以上。 萝卜普遍热量偏低,具有维生素C、钾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为丰富等营养特点,是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人群的理想食物。同时,萝卜还含有胡萝卜素、甲硫素、莱菔甙等生物化学活性成分以及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等有

0评论2025-11-111

日常使用多种语言能延缓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衰老》10日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调查了27个欧洲国家超过86000人的信息,发现多语言能力(日常使用超过一种语言)能延缓衰老速度。 衰老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与认知衰退和功能障碍有关。过去的研究提出,使用多语言可能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依赖临床队列和间接测量衰老指标等因素,相关证据并不一致。 位于爱尔兰的全球脑健康研究所团队分析

0评论2025-11-111

胆固醇偏高 是吃鸡蛋惹的祸?
经常有患者向我咨询“胆固醇偏高了,是不是不能吃鸡蛋了,尤其是蛋黄”,究竟胆固醇偏高是否跟吃鸡蛋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 蛋黄中的胆固醇,属于膳食胆固醇。所谓膳食胆固醇,就是存在于食物中的胆固醇,比如含油脂较多的肉类、鸡蛋、黄油和全脂乳制品。另外,在加工肉类中也含有较多膳食胆固醇,比如香肠、腊肉等。 而医院检查出的胆固醇偏高,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人体不是一

0评论2025-11-113

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光明时评】 街边菜市场里,老年人不再依赖塑料袋,而是拿着自备的环保布袋仔细挑选蔬菜水果;咖啡馆里,中年人自带杯子,享受每杯咖啡便宜两元的实惠;年轻人在点外卖时,主动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这些日常生活场景,正是绿色消费在我国悄然成长的痕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期,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

0评论2025-11-111

“老幼共托”托起“朝阳与夕阳”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国内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所谓“老幼共托”,是指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在空间上紧邻设置,通过有组织或自发性代际交流活动,促进老幼群体间互利、融合。 “十四五”规划设置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专章,明确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提出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0评论2025-11-113

进博观潮 看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落下帷幕,但进博“汇”全球、消费“惠”生活的乐章依然在延续。 近年来,进博会持续强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的定位,逐渐成为观察消费升级新趋势的最佳前沿。本届进博会上,“智能”“个性”“悦己”“绿色”“健康”“情绪”等词汇高频涌现,勾勒出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消费升级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精

0评论2025-11-113

“一老一小”如何更好融在一起
“有些年轻夫妇生育时,父母年事已高,难以承担高强度带娃责任,以致在养老和托育两方面同时面临压力。”近日,四川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养老托育一体化”课题组成员石璐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养老托育一体化”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将养老服务与托育服务整合在同一空间或邻近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与代际互动。”在对国内外养老托育一体化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后,石璐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

0评论2025-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