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推动更多“创新变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2025-07-24 09:0030people

像耳环一样的AI(人工智能)耳机,帮助人“脱稿”演讲的AR(增强现实)眼镜,能感知每种食材存储状况、提供个性化饮食搭配方案的冰箱……眼下,不少融合了前沿技术的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提振消费,一方面要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激发消费需求,激活消费潜力。这当中,以科技创新带动的新消费展现出巨大空间。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新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拓展。科技赋能下,各类产品和服务不断向新向智发展,重塑消费模式和消费体验:技术创新解决了制造卡点,让产品功能更强大,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数实融合丰富了消费场景,让人们的选择更多元、体验更丰富;智能系统关照到生活细节,让服务更便利、需求响应更及时……“创新变量”正在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消费增量”。

无疑,科技发展将持续扩大优质供给,带动消费升级。今年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消费’、健康消费等,持续打造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

以创新促进消费升级,需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当前,技术驱动下的新产品更新速度快、周期短,企业尤需保持定力,以满足用户需求和解决行业痛点为出发点,在推出一些“真创新”和好产品上下功夫,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新产品新服务买单。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为科技新消费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如制定新产品、新服务的标准体系,明确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促进科技产品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等,让消费者买得舒心、用得放心。此外,还可结合“两新”政策实施,通过税收优惠、发放消费券等方式,降低新产品、新服务的使用门槛,推动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

从“三转一响”进入千家万户,到智能终端带动购销两旺,消费变迁的历程中,技术进步始终如影随形。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消费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会有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消费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国造”与“中国购”何以同火(评论员观察)
中国好物圈粉海外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今年夏天,中国厂家创新生产的移动分体式空调,安装简单、不用打孔,既契合建筑保护需要,又引领环保节能潮流,让许多原本并不热衷于买空调的欧洲人提高了购买意愿。除了价格实惠、品类齐全,如今的中国制造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最近,一位美国博主为父亲送上一顶中国制造的太阳能风扇帽,作为父亲节礼物,正在户外烧烤的父亲戴上帽子后开心得手舞足蹈起来。视频发布后在社交平台爆火,助

0评论2025-08-294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研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突破性方法,将3D打印、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融合在一起,为修复脊髓损伤带来了新希望。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医疗保健材料》。 据美国国家脊髓损伤统计中心数据,该国有超过30万人患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完全逆转由此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治疗的主要障碍在于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死亡以及神经纤维难以跨

0评论2025-08-292

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再提速
本报北京8月28日电 (记者孙秀艳)为加快推动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国家医保局全力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在各地医保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高效协同下,医保影像云数据共享路径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5年8月20日,全国已有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共2

0评论2025-08-291

更多医疗机构将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本报北京电(李洋雪)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残疾人友好医疗机构建设的意见》,要求更多医疗机构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改善残疾人就医体验。  意见明确,医疗机构要设置符合标准的无障碍标识、无障碍停车位(含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设立低位服务窗口,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挂号、叫号、缴费等自助公共服务终端设备,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或保留现场指导、人工办理等传统服务方式。  意见鼓励医疗

0评论2025-08-291

让呼救者得到更快更专业救治(民生改善在身边)
“你好,广州120,是需要救护车吗?”  一天上午9时39分,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调度员梁雯婷接到了一通特殊的来电。在13秒的通话时间里,电话那头迟迟没有人说话,多次耐心询问也没有回复。“是误拨电话,还是有紧急情况?”梁雯婷内心正疑惑,电话断线了。  梁雯婷立即回拨,多次回拨后,电话再次接通,这次,听筒里传来AI语音播报的声音,反复说道:“你好,我是一名聋哑骑手”“你好,我是聋哑人”。梁雯婷的心

0评论2025-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