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疼痛是种病 硬扛可不行(健康直通车(第103站))

2022-10-28 08:30230

当疼痛袭来的时候,你是选择主动去看医生还是忍着?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指出,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如何正确理解疼痛?常见的疼痛类型有哪些?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疼痛?最近很多专家都回答了这些问题。

疼痛是一个预警信号。

疼痛是人体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之一。“医学是伴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范必发教授说,疼痛是人体的一种报警信号。比如正常人碰到热水杯会立刻把手缩起来,这是疼痛引起的本能保护反应。它使人们避免受伤的危险。但如果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例,其疼痛涵盖了大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表现,如刀痛、针刺痛等。

“目前,中国有超过3亿疼痛患者,并且每年以1000-2000万的速度增长。”据范必发介绍,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

几乎占中老年人常见疼痛一半的颈肩腰腿痛,以及一系列为大众所熟知的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炎、肩周炎等,都属于此类。中老年人是颈肩腰腿痛的最大受害者。在人类退行性疾病——衰老的过程中,首先表现为颈肩腰腿痛的各种问题。

其次,中老年人易患的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癌痛,治疗困难,疼痛剧烈。

此外,头面部疼痛、肌肉和软组织疼痛也是常见的疼痛问题。

"如果按时间划分,疼痛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主任程浩介绍,前者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往往是多种疾病的症状之一,与手术、外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后者长期反复,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续。需要明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急性疼痛发生时,大家的看病意识都很强。但当涉及到间歇性、严重或轻微的慢性疼痛时,人们往往会忽略它。在传统观念中,忍耐是一种美德,这导致很多老年人认为痛苦也应该忍耐,而没有意识到这会对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这是一个需要公众关注的问题。”范必发提醒,当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时,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都要积极就医。“疼痛表明我们可能有非常沉重和深刻的身体隐患。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疼痛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以明确原因并制定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案”。

遵医嘱,规范治疗。

近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指导下发布的第《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期。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中老年人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常见疼痛,但延误就医很正常。报告显示,53.1%的中老年人延误就医超过3天;65%的中老年人至少需要去两个科室就医。时间越长,诊断就越困难。94%的中老年人看病后不能完全治愈;45.5%中老年人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响。

“疼痛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关注。正确的认识,早期的管理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范必发说,“种种案例告诉我们,不能等到承受了更多的痛苦,才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治疗。而是要把疾病防控的门槛前移。例如,病毒性传染性神经疾病如带状疱疹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这是一种先进有效的预防方法

除了耽误就医,找错科室也成了一些疼痛患者的难题。“如果中老年朋友有疼痛问题,应该尽早去疼痛科。不要因为疼痛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程浩强调,在治疗疼痛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不要停药,不要擅自增减药物。”

疼痛的时候可以自己吃止痛药吗?

“千万不要,治疗疼痛的药物很多,不能随意使用,以免用药错误造成暂时掩盖疼痛,延误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疼痛没有缓解且有加重的趋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尽早明确诊断。”程浩分享了一个患者的故事。

一位老年患者在接受心脏支架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身体状况通常较弱。小长假过后,老人得了带状疱疹,当地医生给他开了常用止痛药。由于效果不好,老人随意加大了剂量。并不知道这种止痛剂与老人平时服用的抗凝剂属于同一类药物。虽然治疗效果不同,但是副作用是一样的:3354。有刺激和损伤胃肠粘膜的副作用。连续错误用药四五天后,老人们不仅原有的疼痛不受控制,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胃出血。

程浩强调:“希望大家多了解疾病管理和预防,正确认识和重视疼痛,及时规范诊疗,遵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授杜学平20多年来,接触过很多中老年人。她介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此外,大多数老年人并发慢性病等基础疾病,感染流感、肺炎等传染病的风险明显增加,会加重基础疾病,导致疾病治疗更加复杂,疾病带来的痛苦也更加难以治愈。因此,提前管理和预防疼痛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都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

控制好基础疾病可以预防疼痛。

痛有多重要?

  “我们有位患者张阿姨有糖尿病。一天,她由于偏头疼找到我们的全科医生,经检查后被诊断为视网膜剥离,引发了头疼。如果发现晚了,会导致眼睛失明。”杜雪平强调,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如果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其并发症会相互影响,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控制好基础疾病对于预防疼痛意义重大”。

  如何控制好基础疾病?

  “除了遵医嘱按时按量吃药,还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抽烟、不喝酒、适度锻炼等。”杜雪平指出,在这方面,全科医生肩负重任,“和家庭签约的全科医生每年要定期给中老年人免费体检,发现有没有慢性疾病,有没有疼痛的病史,告诉他们如何预防疾病和疼痛。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而努力。”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流感疫苗组分每年更新,匹配当季流行株
“目前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匹配性比前几年进一步提高,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匹配性更高。”11月10日,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关于流感疫苗预防效果的问题时表示,与疫苗株抗原性相类似的流行株比例超过95%。 针对少部分公众认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打了疫苗也防不住”的误解,王大燕明确表示,虽然流感病毒容易

0评论2025-11-113

冬日健康补给站 解锁萝卜的隐藏吃法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日萝卜赛人参”的说法在坊间广为流传。萝卜,作为一种蔬菜,原产于我国,在各地均有种植,品种多达2000多个,栽培历史长达2700年以上。 萝卜普遍热量偏低,具有维生素C、钾及膳食纤维的含量较为丰富等营养特点,是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人群的理想食物。同时,萝卜还含有胡萝卜素、甲硫素、莱菔甙等生物化学活性成分以及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等有

0评论2025-11-112

日常使用多种语言能延缓衰老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衰老》10日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调查了27个欧洲国家超过86000人的信息,发现多语言能力(日常使用超过一种语言)能延缓衰老速度。 衰老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与认知衰退和功能障碍有关。过去的研究提出,使用多语言可能有助于保护认知功能,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依赖临床队列和间接测量衰老指标等因素,相关证据并不一致。 位于爱尔兰的全球脑健康研究所团队分析

0评论2025-11-111

胆固醇偏高 是吃鸡蛋惹的祸?
经常有患者向我咨询“胆固醇偏高了,是不是不能吃鸡蛋了,尤其是蛋黄”,究竟胆固醇偏高是否跟吃鸡蛋有关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 蛋黄中的胆固醇,属于膳食胆固醇。所谓膳食胆固醇,就是存在于食物中的胆固醇,比如含油脂较多的肉类、鸡蛋、黄油和全脂乳制品。另外,在加工肉类中也含有较多膳食胆固醇,比如香肠、腊肉等。 而医院检查出的胆固醇偏高,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人体不是一

0评论2025-11-114

绿色消费就在身边
【光明时评】 街边菜市场里,老年人不再依赖塑料袋,而是拿着自备的环保布袋仔细挑选蔬菜水果;咖啡馆里,中年人自带杯子,享受每杯咖啡便宜两元的实惠;年轻人在点外卖时,主动选择不要一次性餐具……这些日常生活场景,正是绿色消费在我国悄然成长的痕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期,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

0评论2025-11-111

“老幼共托”托起“朝阳与夕阳”
近年来,为更好地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国内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所谓“老幼共托”,是指养老设施与育幼设施在空间上紧邻设置,通过有组织或自发性代际交流活动,促进老幼群体间互利、融合。 “十四五”规划设置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专章,明确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提出健全婴幼儿发展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0评论2025-11-114

进博观潮 看消费市场提质升级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落下帷幕,但进博“汇”全球、消费“惠”生活的乐章依然在延续。 近年来,进博会持续强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的定位,逐渐成为观察消费升级新趋势的最佳前沿。本届进博会上,“智能”“个性”“悦己”“绿色”“健康”“情绪”等词汇高频涌现,勾勒出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消费升级的背后,离不开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与精

0评论2025-11-113

“一老一小”如何更好融在一起
“有些年轻夫妇生育时,父母年事已高,难以承担高强度带娃责任,以致在养老和托育两方面同时面临压力。”近日,四川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养老托育一体化”课题组成员石璐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背景下,“养老托育一体化”这一创新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将养老服务与托育服务整合在同一空间或邻近区域,实现资源共享与代际互动。”在对国内外养老托育一体化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后,石璐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

0评论2025-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