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抑郁症是因为你心胸狭窄,头脑硬吗?抑郁症只是大脑的一种疾病,与身体无关?得了抑郁症,换个环境就好了?抗抑郁药会让人“吃傻”吗?在2015年“健康中国——阳光心灵”心理健康媒体传播激励计划启动仪式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刚教授纠正了公众对抑郁症的病因、症状、治疗的认识误区。
误区1:抑郁症患者是“小心眼”
“已经有抑郁症患者了。两个小时前,我和朋友一起吃饭喝酒。两个小时后,我跳楼了。一个人的表情可以很开心,但内心的体验却不一定如此。不要以表情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心。”王刚指出,抑郁症并不意味着意志薄弱,心胸狭窄,顽固,脾气不好,性格软弱。抑郁症只是一个医学术语。不要用歧视的眼光看待抑郁症患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6%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受到抑郁症的影响。预计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我国第二大疾病负担,仅次于冠心病。王刚说,抑郁症可以发生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间歇性发作,有时好有时坏,50%的患者一生中只有一次发作。
误区2:抑郁症不关身体的事
王刚说,一些抑郁症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起初往往表现为躯体症状,如背痛、头痛、胸痛等疼痛症状,或头晕、心跳加快、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
误区3:文化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王刚说,从世界各国来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抑郁症发病率较高,但官员和名人得病后更受关注。
他介绍,抑郁症很难预防,因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遗传约占50%。外界持续的、不可预测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比如残疾儿童的母亲,大医院的急诊医生等人群,每天都可能面临突发状况。性格因素和童年事件也是抑郁症的致病因素。
误区4:量表自测越高分,抑郁症越严重
PHQ-9量表是一种国际抑郁症筛查量表,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抑郁症。由于其简单易用,公众也可以通过量表进行自我评价。
具体方法是:根据近两周的情况,回答是否存在下面描述的各种情况,以及各自出现的频率。“一点也不”是0,“几天”是1,“超过一半的日子”是2,“几乎每天”是3。总分0~4分:无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4分:重度抑郁;15~19分:中重度抑郁;20~27分:重度抑郁。
1.做事没什么热情或者兴趣。
2.感到沮丧、沮丧或绝望。
3.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或睡眠过多。
4.感觉疲倦或者没有生气。
5.食欲不振或吃得太多。
6.难受或者失败,或者让自己或者家人失望。
7.很难集中精力做事情,比如看报纸或看电视。
8.慢慢移动或说话,直到别人注意到,或者正好相反。——坐立不安或者坐立不安动来动去的情况比平时好。
9.有这样的想法,以某种方式死去或伤害自己更好。
然而,王刚指出,公众很容易滥用PHQ-9量表作为筛选工具。要用PHQ-9量表筛查抑郁症,第一项和第二项必须具备,因为“抑郁”和“失去兴趣”是抑郁症的两个核心症状。此外,他强调,使用PHQ-9评估病情是轻、中、重的前提是已经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否则,通过分数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没有意义的。”
误区五:抑郁症患者只是需要换个环境。
王刚指出,什么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去度假等来调整。仅仅是情绪上的困扰,抑郁是无法通过这些调整来改变的。运动只能是辅助手段,占抑郁症治疗的20%。
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一般急性期8-12周,巩固期4-6个月。维持期长短尚无定论,但首次发作的维持期会比反复发作的患者短,反复复发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对于重度抑郁症,可以使用电休克治疗。但在中重度患者的维持治疗中,心理治疗能否预防复发尚无定论。
误区6:抗抑郁药物会“把人吃傻”
一项调查显示,28%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一个月后停止治疗,其中70%的患者在三个月后停止用药。担心抗抑郁药的副作用“让人变傻”是原因之一。王刚说,事实上,研究发现,如果在一段时间内不进行治疗,抑郁症患者大脑的某个区域会萎缩,而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这种情况。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药物起效相对较慢,“两周见效”快。所以在治疗期间,要坚持服用足够疗程的药物。不恰当、不规范的治疗会导致病情反复。再次服药会延长疗程,不利于治疗信心的建立。